苹果手机怎么在内地使用whatsapp
如今一款游戏在抖音花数百元才能买到一个下载用户;网易十亿打造的新游射雕折戟,腾讯《元梦之星》和网易《蛋仔派对》数十亿经费大战;新游成功率越来越低,各家游戏公司纷纷裁员。
当下,各家游戏厂商不止焦虑如何获客,也在纷纷思考如何能更长久地留住用户的心,打造常青树产品。
这场“留客”危机的背后,一场围绕私域流量的暗战悄然开始——游戏行业正在私域猛开花,试图重构与用户的联系通路。
“私域的本质,是对自有流量池的渴求”。前莉莉丝全球私域负责人,前网易游戏私域负责人陈世烜在与见实分析游戏私域市场时,如是解释。传统模式下,玩家一旦卸载游戏便消失在数据洪流中。而通过企微、QQ群、WhatsApp、LINE等工具,厂商得以将用户沉淀为自有资产,用数据标签预判其行为,用情感连接延长用户的生命周期。
作为游戏行业私域运营的资深从业者,陈世烜曾在网易负责私域运营,从零开始搭建团队并实现了1500万的企微好友规模。同时他也是海外私域的首批探索者,在海外游戏私域的运营探索上也同样颇有思考。
不同国家地区用户使用的社交软件种类繁多;部分国家地区的用户对营销消息的投诉退订率居高不下;与国内企微不同,海外推送有不低的推送费用,不做精细化运营,ROI无法跑正。
不同地区的推送效果截然不同,无疑导致在全球私域的策略上,厂商要花费更多的心思。但即便如此,基于WhatsApp,LINE等社交软件,仍能获得远超Facebook,Twitter,Discord数倍的高价值用户,私域依然是海外值得探索的一项。
以上的内容均来自陈世烜与见实对谈时给出的观察与思考。在见实3月12-13日的广州私域开年大会上,陈世烜将在现场分享更多海外游戏私域运营策略及细节。
国内游戏行业的私域运营,本质上是一场对抗高额买量成本的持久战。以网易为例,我们从2019年开始搭建私域团队,通过企业微信沉淀了1500万用户。
核心逻辑很简单:用户从抖音、快手等平台下载游戏后,一旦流失,厂商便彻底失去触达能力。而私域的存在,就是为了将这些高价获得的用户“锁”在自有流量池中,能够延长玩家们的生命周期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行业的用户分层比其他行业更为极端——基于玩家在游戏内的丰富行为,游戏行业可构建数百个标签的精准分割分层运营体系。
例如,SLG游戏中,零氪玩家是战争生态的“士兵”,他们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如攻城战、资源运输)维持服务器活跃度;而MMO游戏中,零氪玩家则是公会招新的基础。私域维系他们的核心是“高频低门槛活动”——比如每日签到送道具、节日限时副本双倍经验等。
月卡党每月花费30到68元,偏好性价比礼包。这类用户的运营重点在于“小额付费习惯养成”。例如,《阴阳师》会推送“首充双倍勾玉”,并绑定月卡续费提醒;《原神》则设计“纪行系统”(类似进阶版月卡),通过任务进度解锁奖励,提升用户粘性。
中R用户(月付500-5000元)对限时皮肤和排名奖励敏感。针对他们,游戏厂商会设计“排行榜竞赛”和“专属外观”。例如,某二次元卡牌游戏推出“全服战力前100名赠送限定角色皮肤”,活动期间中R用户付费率提升40%。
正因如此,厂商对玩家的私域运营关键就在于数据标签化。玩家在游戏内的每一个动作——比如连续3天未登录、副本通关失败、或加入某个公会——都会触发相关标签对应的自动化策略。
针对未付费用户,有些厂商还会结合支付宝的优惠活动,叠加自身的补贴,推出满6-5这样的付费破冰。通过这类精准干预能让付费转化率得到有效提升。
1、渗透率:考量总量规模渗透,活跃用户规模渗透,活跃付费用户规模渗透(按小R,中R,大R,超R设置不同的渗透率目标)
另外国内私域的核心战场在企微和QQ群的组合拳。企微承担一对一精准触达,例如向连续登录7天的玩家推送月卡续费提醒;而2000人规模的QQ群则用于维系社交生态。
以某MMO游戏为例,管理员用Excel统计玩家出勤率,举办“群内战报评选”,优胜者获得游戏内称号奖励。但隐患同样明显:微信群易被广告机器人攻陷,一条活码链接可能吸引数百个工作室账号涌入,发送“代充”“外挂”信息。企微群管理成本更高——若想保持群活跃度,需定期清理沉默用户,并设计节日活动,如春节抽奖、七夕情侣任务。
转向海外,私域运营更像“戴着镣铐跳舞”。以WhatsApp为例,单条消息成本0.06美元,推送给100万用户需烧掉42万元人民币,且有一小批玩家投诉就会触发通道熔断。
韩国要求每次推动都带类似[广告]的前缀标记;每次推送,需要提前数天安排十几种语言的本地化文案和图片制作,推送当日,需要分十几种语言分类人群包,制作推送内容模版。
基于本地化,在不同地区的私域策略又分化出许多策略。如巴西WhatsApp渗透率超98%,适合“邀请码+好友助力”裂变。某休闲游戏通过“邀请3名好友解锁限定角色”,两周内新增用户破百万;而沙特用户ARPU值(客单价)高,但排斥硬广,需通过“宗教节日定制活动”渗透。
:Facebook群组+Zalo广播式消息,侧重生态拉新。例如,某放置类游戏在越南通过Zalo推送“邀请好友送钻石”活动,新增用户中40%来自裂变;
:Facebook群组+Zalo广播式消息,侧重生态拉新。例如,某放置类游戏在越南通过Zalo推送“邀请好友送钻石”活动,新增用户中40%来自裂变;禁区(德国等严监管地区):
在合规基础上戴着镣铐跳舞。需要注意的事,数据中台是海外运营的隐形引擎。用户游戏ID与LINE/WhatsApp账号绑定后,行为数据(如日本玩家活跃时段集中在晚7点到10点)驱动定时推送。
私域运营的本质是主动寻找用户,而不是等待用户来找我们。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私域与公域的联动是必然。
无论是“为爱发电”的用户还是其他博主、KOC等,有一批游戏专门搭建了创作者体系,基于抖音,小红书,快手,为游戏产出内容,辅助降低买量成本,带来额外回流。
这过程中其实本身就是在不停的维系他们,KOC会觉得我确实是在参与的产品参与这个品牌的建设。而通过私域,我们还会去把创作者作品,再推给私域内的其他玩家, 官方帮推以后,KOC也能够迅速涨粉,形成一个双向的互相共同的增长。
通过提取游戏内的用户行为数据,将其转化为标签。例如,用户的游戏时长、消费行为、社交互动等都可以被转化为标签,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户特征。3.精细化运营:
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洞察,优化运营策略。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流失原因苹果手机怎么在内地使用whatsapp,制定针对性的留存策略;通过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优化充值和付费引导。4.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工具:
利用自动化工具进行用户触达和干预。例如,通过自动化推送系统,根据用户的行为和标签,定时推送个性化内容。如网易云商和北京智齿科技的私域SCRM系统,均搭建有“科学策略中心”“营销规则引擎”这样的接口功能,厂商圈选出特定人群包后,可调用这些功能,通过延时器等功能,实现这个人群的逐日推送自动化,或者标签变化的自动化推送等。说到最后,一定要强调的是,运营玩法只是一种手段,但私域的未来,一定是人情味与技术的平衡。
同时技术工具也在进化。AI预警模型通过“登录频率下降”“副本参与率降低”等数据,提前3天预测流失风险。例如,某卡牌游戏通过算法发现,玩家若连续3天未完成“日常任务”,流失概率达70%,随即触发企微推送“任务一键完成券”。
行业从“流量焦虑”转向“情感绑定”,私域不再只是工具,而是重构“用户-品牌-社区”生态的钥匙——毕竟,能让玩家为一句“等你回来”而重装游戏的,从来不是算法,而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