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代理 ip
展开中国地图,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如同中华民族的一条精神血脉,跨越2000多年,滋养着两岸人民。作为大运河南端“北门户”的杭州市临平区,在“千年运河”的时代华章中,书写着自己的“独家记忆”。
临平因“运”而生。千百年来,因大运河,南北商贾往来云集于此,带来“临平自古繁华”;运河水哺育着两岸百姓,是临平的“母亲河”,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就以“大运河”为核心。
临平是“运河环绕之城”。如今的临平,古运河上塘河居中、京杭大运河在西、运河二通道在东,56公里的运河水系将临平老城、临平新城、东湖新城、大运河科创城紧密相连,是浙江运河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曾经的富饶古镇,如今的杭州城东新中心,从古至今,大运河始终是临平文化的“根和魂”。设区3年多来,临平持续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尤其是去年9月以来国外代理 ip,更大力度推动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续写千年运河的新篇章。
2021年,杭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临平成为浙江最“年轻”城区。但临平所在地并不“年轻”,拥有7000年人类繁衍史、5000年人类文明史、1800年文献记载史、1000年置官建城史……苏轼诗云“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便反映出临平在宋代时已是重要交通枢纽。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大运河”始终是临平文化的核心。如何让大运河文化成为临平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临平人给出的首要答案,是“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大运河”。
全面了解,才能全面保护。走进临平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的3D影院,气势浩大的《水韵临平》影片以“水”为线,向市民游客们讲述了临平这片土地依水而居、人文鼎盛、欣欣向荣的故事。
在博物馆西馆区,“此地自古繁华——地方历史文化陈列”为市民游客再现临平古时繁盛之景。临平博物馆还设置了水乡工坊体验区、江南文献中心等功能性空间,成为省内同类博物馆中首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于今年入选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保护大运河,最直观的是风貌环境保护。设区后不久,临平就启动运河沿线公里长的京杭大运河临平段下大力气整治河道、疏浚水系、修复岸线,下大决心拆除码头、清理违建等。3年时间,通过50多个项目的推进与完成,大运河边的风貌环境焕然一新。
保护大运河,关键在于文物保护。目前,临平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42处,与大运河相关的便有26处,其中大运河(临平段)及广济桥、桂坊桥共计一处四点段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申遗成功,临平列入世界遗产的点段共3处,分别是杭州塘、上塘河和广济桥。
广济桥是京杭大运河上现存唯一的七孔古石拱桥,全长78.7米,全部用巨石砌成,如长虹卧波。广济桥始建于何时无从详考,但重建于明代弘治二年,由义商陈守清募资而成。清光绪《唐栖志》记载:“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桥两坡各设80级石阶,拾级而上,似乎每一块青石都在诉说过往繁华故事。
基于广济桥的重要性,临平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实现对广济桥的倾斜偏重24小时监测,只要有相关数值偏离正常范围,系统就会预警提示,专业人员迅速到场排查问题。“家门口的世界遗产,必须倾全力保护。”临平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兰廷成说。
兰廷成还介绍,通过成立专业保护队伍、梳理历史文化遗存资源、建设文化公园等多种方式,该区持续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比如,组建护塘小分队,定期对钱塘江古海塘进行巡塘护塘;上塘河沿线的安平泉公园对外开放,成为临平展示宋韵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以保护大运河文化为核心,临平正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塑造好大运河文化品牌。
作为大运河入杭的首站,临平在设区之后,持续探索以大运河为核心的文化活起来,打造具有“古今运河时尚临平”的文化品牌。
2021年,临平启动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其关键便是“临平精神”的提炼。“临平精神”孕育于大运河文化:“兼收并蓄、包容开放”是大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核,“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是大运河文化的时代演进,“润泽万物、美美与共”是大运河文化的价值追求。
临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要通过实施以大运河为核心的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进一步把“临平精神”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城市个性的内生动力,成为临平加快发展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撑。
今年以来,大运河文艺精品创优工程、“2024来浙行大运”微短剧精品创作计划接连发布;国家级赛事“行走大运河”健身健步走活动在行走中探寻千年运河风韵;大运河1927红旅文化节将鸭兰村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更多人沉浸式感受临平大运河文化的深层魅力。
此外,临平还大力发掘和保护大运河沿线名人资源,在毗邻俞樾寓居的历史建筑打造俞樾纪念馆,将塘栖镇的何思敬故居打造为何思敬纪念馆,在运河亭趾开设姚虞琴文化馆等。
杭州爱乐乐团一级演奏员陈安利来到了运河街道新宇村。在两个月的深入调研后,她发起了“运河爱‘乐’——生态新农村文化赋能计划”。这项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立一个音乐与农业融合的IP品牌:“和谐田园”音乐季。“我想把令人愉悦的音乐旋律与都市近郊田园的宁静风光相结合,为村民游客提供一个沉浸式的生态文化体验,以此促进镇村的凝聚和经济的发展。”
今年“十一”国庆假期,新宇村会举办第一场“和谐田园”音乐季活动,将音乐疗愈与非遗清水丝绵相结合,场地就设置在村里的田野间。未来,在陈安利的计划中,音乐季还会有“荷花音乐舞台”“音乐农耕叙事曲”等更多样的呈现形式。
浙江省博物馆开放与教育部代理副主任陈屹泛则来到塘栖镇河西埭村,计划以杭州市级非遗项目“卫家班皮影戏”为切入点,围绕临平在地历史文化和明代江南建筑风格,进行剧本创作和皮影舞台设计。“创育本土特色乡村文化品牌,需要具体的载体去推动,也需要优质的资源去导入,我们恰好担当了推动的角色。”
目前,8位来到临平的新兴文化队伍成员的项目谋划都已初具雏形,融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上塘河宋韵文化带、乡村振兴等建设计划及“一镇街一品牌”文化项目建设。
“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大江吞两浙,平野入三吴。逆旅愁闻雁,行庖只鲙鲈。风帆如借便,明日到姑苏。”元代诗人吴景奎的《过临平》,让人们看到了大运河之于临平的重要性:大运河为临平带来繁华商业,形成“临平自古繁华”。当下,临平又将如何实现大运河与产业发展、人民幸福的交互融合,实现“现代繁华”,在强手林立的浙江区域经济版图中不断进位?
设区之初,临平就启动“大运河文化+”行动。今年年初,临平提出“古今运河时尚临平”文化品牌,在赓续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提供支撑。
抢抓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机遇,结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临平在大运河边打造“大运河科创城”,推动创新要素集聚,链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城东智造大走廊这两条“廊”。
位于大运河科创城核心板块的启航青创综合体是临平区内首个“住创一体”青年人才社区,主要包括启航创新创业中心、青立方人才社区、大运河风情带三大部分。“我们希望通过‘一心、一区、一带’构建闭环服务体系,围绕创新创业和安心安居两大核心功能满足人才宜业宜居宜游多元需求,让青年人才更好地扎根临平。”大运河科创城相关负责人说。
起自临平博陆,通过八堡船闸与钱塘江相连的运河二通道的正式通航,仿佛一条“水上高速公路”般,打通了浙江内河千吨级航道网的关键堵点,也为临平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通了“任督二脉”。杭州福斯达是一家生产空分设备的企业,每月都要把货物从临平开发区通过陆运运到湖州新市码头。“以往每次单趟运输走陆运,都需要12小时,运河二通道开通后,行程缩短一半,物流效率大大提高,也带来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杭州福斯达物流主管张明高兴地说。
临平的“现代繁华”,不仅是产业经济的高质量,更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全区56公里的运河水系沿线,临平因地制宜地打造公园、设置节点、融入文化,让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依托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京杭大运河临平段一条长达29公里的生态廊道已然打通。带着“走运”的概念前行,野趣十足的生态绿廊和运河周边的休闲风光让人倍感轻松惬意:一侧是碧波荡漾的大运河,一侧是郊田野趣。沿线还有亲水公园、古镇景区、水乡村庄、运河渔村等一个个绿色节点,“只此青绿”跃然眼前。
不止于此。京杭大运河临平段“塘丁超水上游线月正式开通,全范围游线km,将串联塘栖古镇、丁山湖、超山景区,届时,人们便能坐享“一船驶入旧时光,万千风韵入眼来”。杭州方兴渡微度假文旅综合体项目设计方案也已公布,定位打造长三角首家宋韵文化沉浸式体验中心,通过对历史的复原和再创作,再现南宋“杭城第一渡”——方兴渡的盛世图景。
临平正深化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持续擦亮“古今运河时尚临平”文化品牌,通过“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不断为古老大运河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点亮杭州城东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