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号代理ip
上音歌剧院化身为音乐与游戏的梦幻交汇点,展现新生代创作力量的蓬勃朝气。 (主办方供图)
当下,数字音乐摘掉“小众文化”的标签,成为音乐产业的“新势力”。昨晚,第三届“音创杯”全球游戏音乐作曲大赛揭晓,16首获奖作品齐齐亮相上音歌剧院,由指挥家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演绎。大赛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的300余位参赛者,其中海外选手人数占比约30%。风格多元的新曲奏响了2024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的高潮乐章。
今年,国际数字音乐周加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专业展演板块,致力于打造亚洲数字音乐领域的知名品牌。这一“升级换代”举措紧贴数字音乐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数字音乐产业蓬勃兴起,改变人们的音乐消费习惯,促使音乐创作、制作和传播发生革命性的蝶变。”国际数字音乐周艺术总监、上音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教授认为,在年轻人热情拥抱数字音乐的同时,院校更应坚持专业标准。“当人人皆可创作的新时代,我们要引领数字音乐领域的新高度。”
“幽谷涟涟泉响圜,灵龛先出东北岸,幽峦岸峻藏西南……”由人声吟唱的《幽谷舟咏·其二》是游戏《原神》中极具国风特色的歌曲。围绕这一主题,上音大四学生黄芷若创作了新曲《悠谷舟咏》,以轻快乐声描摹寄情山水之间的轻松写意。“乐曲里有笙与箫的吹奏,还融入了民乐小打的音效,体现游戏场景中‘长流涡不转,美玉藏其间’的意境。”黄芷若感叹,听到自己的曲子数字Demo(试样)变为乐团合奏,有一种梦想化为现实的新鲜感。
“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前身为“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数字音乐节”及数字音频大赛,自2010年起已有15年历史。音乐周的持续举办,见证了中国数字音乐领域的飞速发展,培养了一批活跃在行业前沿的音乐人。作为2024上海国际数字音乐周的核心亮点之一,“音创杯”全球游戏音乐作曲大赛注重专业深度和国际视野。作曲家、上音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教授、上音作曲指挥系主任周湘林教授,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影视配乐系主任肖恩·麦克马洪,日本作曲家高梨康治等业界大咖受邀担当大赛评委。“国际数字音乐周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契机,彰显中国游戏IP的全球影响力。”安栋告诉记者,“从上海出发,大赛在北美和亚洲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今年我们邀约海外评委时,都不再需要做项目推介了。”
今年的数字音乐周期间,学术板块将以“数智声产力·共线余场讲座、工作坊和论坛。在安栋看来,“数字音乐周就好比是‘理工生’与‘钢琴家’的邂逅。不同学术背景的爱乐者聚在一处,了解数字技术的动态,感知音乐艺术的美好,碰撞协作共创的火花。不同学科领域的灵感激发的新质创作力,也在全球视野提升我们的数字产业的‘可见度’”。
从梅林茂、汉斯·季默、久石让相继参与游戏音乐的制作,到游戏大厂纷纷搭建原创音乐工作室,再到“音创杯”报名选手近60岁的“最大年龄差”,证明游戏音乐的专业化、标准化探索被社会各界所看见与认可。“游戏音乐作为数字音乐的典型代表,正经历着从被‘听见’到被‘看见’的产业变革。它从单一音效转变为蕴含价值符号的文化载体,并延伸出广阔的发展图景。”音乐周活动承办方之一、米哈游党委副书记夏文婷说。
本届“音创杯”大赛设立职业组与院校组两大赛道。院校组选手遍布全球80余所高等学府,展现新生代力量的蓬勃朝气;职业组汇聚超过百位业内精英,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昨晚,上音歌剧院化身为音乐与游戏的梦幻交汇点,应孝毅的《美梦小镇》、陈耀显的《枫丹》、安东尼奥·易卜拉欣·戈麦斯(巴西)的《幻胧》、大卫·里维罗(西班牙)的《观星》等让观众耳目一新。“中国青年作曲家的职业成熟度、技法熟练度足以与全球顶尖人才比肩。他们用世界音乐语言呈现中国音乐思维,创作出特色鲜明的全新作品。”安栋说。
舞台上,一曲灵动的《兰舟》描摹江南风情,琵琶和钢琴的演奏让乐曲更加饱满。“在我的想象中,船家撑着竹筏,误入世外桃源,与渔家男女共唱江南小调《船歌》。”青年作曲家彭家兴告诉记者,《兰舟》以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为基拨号代理ip,尝试融入高叠和弦,并以多次转调增加变化度和节奏感。“尽管数字音乐能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听感体验,但音乐的最大魅力仍在于真正的现场。‘音创杯’搭建了拥有交响乐团的大型实验场,让我勇敢探索实现音乐创想。”(记者 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