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whatsapp账号出售
“扫码进群,免费送美妆蛋”、“加企业微信,送精美笔记本”、“加店长微信,送优惠券”近日,人们逛商场超市时,常常被导购们拉着通过赠送小礼物或优惠券的方式添加企业微信。
公开资料显示,企业微信是腾讯微信团队打造的企业通讯与办公工具。与正常微信添加好友不同的是,顾客扫码添加导购的企业微信,不需要验证即可自动添加好友,还能自动收到提前设定的欢迎语,而导购们不但可以通过企业微信拉顾客进“福利(卖货)群”,还可以“定向”在指定用户的朋友圈发布商品信息(每天限一次),通过“私域流量”进行营销。
事实上,在最初的新鲜感之后,许多消费者对商家的这种“福利式”私域流量营销并不领情,甚至还多了许多抱怨和质疑。
一位消费者李女士对记者表示:“之前加过导购的企业微信,每天都会不定时收到优惠信息,开始先把群消息屏蔽了,再后来直接把导购和群一起删掉了。”
另一消费者张女士也吐槽说:“导购每天在群里发十多条营销广告,即便很喜欢他们家的商品,我也不可能每天都需要购买,天天发看着太烦了。”
此外,还有一些消费者对企业微信的信息安全表示担忧:客服添加了我的个人微信,我的微信信息就被这家企业掌握了,会不会不安全?我的朋友圈信息会不会被他们看到?个人信息会不会被商户采集、倒卖?
中国网科技记者实测企业微信注册流程发现,任何个人微信号均可注册“任意单位的企业微信”,并在注册使用的账号名称下显示注册的单位“@某某单位”,这方面,认证账号与未认证账号一般无二,唯一的区别在于:未认证的企业微信,下面的“企业信息”位置会显示一个“?”,而成功认证后,则显示“”。
除此之外,中国网科技记者实测发现,未经实名认证的企业微信,与实名认证的企业微信,其实际使用功能基本相当:都可以随意添加陌生人微信;加上好友后,未经认证的企业微信也可以向好友的朋友圈定向推送广告。
腾讯方面在接受中国网科技采访时表示,“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企业微信,微信团队对用户的数据本身有严格的限制和保护,企业服务人员也无法看到用户朋友圈等个人信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可收集用户信息”,但腾讯方面并未解释“未经实名认证的企业微信用户,为何具有实名认证企业微信用户相同的使用权限”这一问题。
此外,腾讯官方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企业微信上的线亿,企业通过企业微信连接及服务的微信用户数已达4亿。
而中国网科技记者实测多个企业微信“福利群”发现,大多数微信群为每天分发优惠券的“死群”,每天被拉进群的新用户数与退群用户数几乎可以抵消,一些“福利群”退群用户数甚至大大超过新入群用户数,而当记者主动与部分头部企业的企业微信号交流时,也往往几个小时都得不到回应,其使用频率及活跃度堪忧。
据业内人士分析,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转型十分仓促,加之又急于解决线下用户转化问题,导致很多企业搬到线上后,更多关注的是把存量用户快速卖货“变现”,忽略了用户留存及精细化运营,导致“变现”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
公开资料显示,企业微信定位为“企业内外连接器”,与其他协同办公平台相比,企业微信更重视商业社交价值,讲究连接企业与消费者、合作伙伴、上下游供应商、甚至同行等。
但据多家媒体报道,去年以来被腾讯大力推广的企业微信,却成了不少诈骗分子的“新型”诈骗利器,他们利用企业微信“未经实名认证也可使用”的“监管漏洞”,实施诈骗行为,不仅给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企业微信带来了信任危机。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陕西省山阳县副县长金雪华、安徽省太湖县副县长唐翔被诈骗分子“冒充注册企业微信”,要求他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20年12月28日,抖音认证为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唐翔发布短视频称,有骗子冒充自己,“通过企业微信向别人索要钱财”;两天后,12月30日,抖音认证为陕西省山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金雪华也发布一条短视频,称近日有骗子用领导头像“注册企业微信,群发加好友”,私聊后要求转账,实施诈骗。
据报道,该类诈骗手法中,诈骗分子用企业微信冒充当地领导干部,微信头像则是政务网上公开的领导照片,昵称也为领导本人,并能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职务等信息。诈骗分子冒充领导干部,询问受害人工作或者企业运转情况,表示要加强联系。待慢慢消除受害人的防备之心、蒙蔽受害人后,以正在开会、出席活动、办事急需用钱等为由,要求受害人尽快转账至指定账户,实施诈骗。
针对上述问题,腾讯方面回应表示,企业微信的企业认证,需要企业提供包括《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等详细的资质证明文件新加坡whatsapp账号出售,如无以上资质是无法通过认证的。
中国网科技记者对此进行实测发现,一个个人微信号,可以同时注册多个企业微信号,还可方便的设置切换企业、学校、政府等多个身份,而不同的身份设置无需经过认证,就可随意修改单位名称及账号名称等信息。与实名认证的企业微信相比,未经实名认证的企业微信除前文所述“?”和“”区别外,无任何不同,甚至每次与好友聊天交流,也会@相关单位的标签(见下图)。
据报道,此前发生的多起诈骗案中,诈骗分子就是利用上述企业微信的“设置漏洞”,修改、变换迷惑性的账号名称,而一旦用户在添加好友环节未发现该企业微信的未认证疑点(即“?”的提示),在后续的聊天交流过程中将很难发现账号有假(用户聊天界面不会显示账号未认证的“?”号),最终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