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用内地电话卡
当运营商提出的对抗OTT的计划步履蹒跚的时候,OTT们却又悄悄的发起了新的进攻。在微信海外推出WeChat Out的情况下,中国移动能我们带来“蓄谋”已久的融合通信产品吗?
微信近期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推出了允许用户拨打手机和固话的新功能WeChat Out。WeChat Out功能替换了中文版微信中“收付款”。点击图标后,用户会进入通讯录界面,拨叫电话的界面则与iOS的通话界面类似。
该功能目前仅在美国、香港和印度提供,腾讯承诺“不久后将在更多国家和地区上线”。作为“新年礼物”,微信还为其用户提供了99美分的代金券。腾讯称这些代金券最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免费拨打100分钟的电话。
腾讯推国际电线年底推出了微信电话本,为什么又推出WeChat Out?又为什么只限定在国外使用?即便是在国外,对国内运营商的话音业务又有什么影响?中国移动在2014年初发布了《下一代融合通信技术白皮书》,但到现在连正式商用的影子都没见着,会在今年推出吗?本文对这些相关问题做探讨。
微信的用户也许还记得,早在2014年的11月份,腾讯公司就推出了微信电话本APP。通过微信电话本,用户可以打免费网络电话,同时具有自动备份联系人、导入微信头像、群发短信、批量删除联系人等功能。
从2014年11月份推出的0.0版本到2015年12月份的2.2.2版本,大约1年时间共进行了18个版本的迭代。由此可见腾讯对微信电话本还是保持了必要的持续性投入,伺机而动。微信电话本刚推出的时候狠狠的火了一把,有一些评论认为这是对运营商语音电话功能的再次革命性取代。但就目前情况看,微信电话本仍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
一方面,国内对于网络电话的政策性牌照限制(《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将IP电话业务列入基础电信业务范围,规定只有具有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资格的运营商才能经营网络电话),想绕过基础运营商直接开展网络电话短期内还不可能。微信可以选择与运营商合作,作为运营商的代理商开展网络电话服务,但这是不符合微信电话本业务的初衷。因此,在具体运营上还暂时得不到更多资源做大规模的推广。
另一方面,就通话核心功能体验来看,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一是所谓免费概念在资费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吸引力不强,免费通话功能的空间有限;二是主要依赖WiFi场景,数据网络下的流量计费方式尚未广泛接受;三是网络不稳定的环境下体验不佳,不适合作为正常商务沟通使用;四是大部分时候微信本身的语音功能的体验更加且能满足主要需求,额外再用一个app显得多余;五是包括60、70乃至80后还不习惯手机通讯录方式,主要以直接拨打电话的方式。
为在国内开展网络电话业务,一些网络电话服务商通常通过在海外注册、与海外电信运营商合资等方式曲线进行。如KC网络电话、SKY网络电话、阿里通、云话网络电话(原UUCALL)等,通过在香港等注册方式解决“身份”问题。再通过成为运营商的代理分销商的方式开展相关业务。
对于微信而言,这不是它想要的路径。网络电话功能只是微信完善其产品或者补足其产品差异化的一个功能性增强。因此,Wechat Out的推出即有在海外竞争补足短板的考虑,也有利用海外为跳板做业务储备的长久考虑。
微信作为国际化产品,在国外的竞争对手Line于2014年推出了类似的服务。微软旗下Skype也有类似功能SkypeOut 。因此,Wechat Out功能的推出首先可以理解为微信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一个动作。
尽管运营商去年对国际漫游做了一次较大幅度的下调,但在国际长途电话资费在不少人看来仍然不便宜。随着海外定居、旅游、商务活动的人的增多,这为IM产品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时,网易易信一直以免费提供1小时时长的国际电话功能作为主要区别微信的卖点,Wechat Out的推出也补足了与易信的国际电话功能的差异。
特别是由于国内对网络电话业务的发展还有较大限制情况下,寻求海外突破是优选。而从国内外用户规模角度来看,先海外也可以避免出现在国内那种过于火爆而对网络造成负荷过大的局面,既可以控制资源投入,也可以比较从容的试水WhatsApp用内地电话卡。
微信电话功能是微信OTT(“Over The Top”的缩写,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更具体的体现,因此,当Wechat Out的新闻发布后,有些运营商人士的心情又不太好了,这可以称之为OTT不适感。
但是,个人认为Wechat Out功能的推出主要还是从海外竞争完善产品的角度出发的,并不是以直接挑战运营商为主要目的。更何况,网络电话走的是数据流量,这对于电信运营商的流量经营是一致的,是对流量经营具体应用的填充。而且网络电话服务商实际上还是作为运营商的代理商的形态存在,因此还是在运营商贡献流量的,而且是以政企合作方式,比运营商直接更用户打交道更有效率和效益。
因此,一方面,不必对类似微信电话功能将进一步革命电信运营商的话音业务的判断紧张(但此外,中国电信与网易合作的易信产品,多少又有点不好受了)。真正的革命不在这,而是牌照的进一步放开。另一方面,对运营商在传统话音业务和数据流量业务的创新结合方面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这其中就不得不再次提到中国移动的融合通信产品的问题。
2014年年初,中国移动发布了《下一代融合通信技术白皮书》,提出了以融合通信产品来对抗微信的计划。“融合通信”把手机中原有的“通话”、“消息”、“联系人”,升级为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用户不需要单独安装其他应用,就可以直接像WhatsApp、iMessage、微信等一样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通信功能。
从2014年年初到现在,时间整整过去了两年。而到现在,我们连中国移动的融合通信产品的影子都不多见。这期间中国移动的掌门人更换了,中国移动的4G业务发展取得了空间的发展,一举弥补了3G业务发展不利的差距。而且还在全力尽可能抢夺4G业务的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融合通信业务是不了了之,还是继续在实验室里精雕细琢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