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ip注册
现场挑战《黑神话:悟空》、身临其境体验约2000年前的庞贝古城、观看“纹故知新·宋韵”杭州纹样数字艺术展……这几天,迎来18岁“成年礼”的杭州文博会“新”潮涌动,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5500多个国内外文创品牌在线上线下刮起嗨逛打卡热潮。
本世纪初以来,大大小小的文博会在全国落地开花,逐渐成为很多城市的名片。像2004年,首届深圳文博会一炮打响,入选当年“全国十大文化事件”;杭州文博会也从2007年开始,持续迸发创新活力,成为一个全国重点综合性文化会展。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想要回答“文博会究竟是个什么会”这个问题,透过各地文博会的名称,或许可以窥见其中要义。
“文化”为根。不管何时何地,举办一场文博会,从展商的选择到品牌的甄别再到活动的主题,都要紧紧围绕“文化”这一主线。文博会的“出圈”密码,往往就在于其对特色文化的挖掘呈现。比如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浙江许村马面裙彰显中式美学魅力,“三星堆—金沙遗址”相关主题展让古老的三星堆跃然眼前;在杭州文博会,NPC化身的岳飞、苏东坡、祝英台等杭城“故交”,身旁挤满了“求合影”的观众。
“博览”为名。展会的丰富性与广泛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博会的质量。一场成功的文博会,往往具有跨文化的视野和审美能力,从地区联动到扩容国际,帮助观众、企业、产业打开视野。像今年杭州文博会的“印象欧洲”国际展区,汇聚了550余个国际品牌,其中超70%品牌为首次参展。国际视角的新奇创意、异域风情的文创产品,让观众不出国门也能于“一个会”而“博览世界”。
“产业”为向。各地举办文博会,都希望其不仅成为展示文创产业成果的窗口,更成为促进文化产业交流、交易的平台,激活文化产业的一池春水。因此,聚焦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利用资源优势,加强思想碰撞和交流代理ip注册,为推动一座城市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路”“把脉”,成为很多文博会近几年的发展新趋势。
文博会遍地开花,但也存在品质有参差、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一场成功的文博会,核心绝非只是一场展销会。在文化展示中体现创意,才能带动企业与产业发展的向“新”力。
比如,好逛好玩的新体验。文博会想要“好逛好玩”,就需要将传统融合时尚、让国潮汇合新潮,以年轻态的方式创新场景,打造“脑洞大开”的新体验。可以来一场“国潮秀”,青年越剧演员化身“梁祝”“空降”现场,曾侯乙编钟(复制件)跨越千年与长江钢琴同台演奏;也可以来一场“集章会”,盖章本里既有体现国内各地特色的印章,也有用古代贡品、非遗漳州八宝印泥盖下的“不褪色”印章……在文博会上,观众逛市集、看展览、追国潮、集徽章等多种时尚新潮的文化诉求可以得到一站式满足。
比如,有趣有料的新表达。文博会的看点来源于创意,而好创意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来自于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巧妙提炼。比如今年的重庆文博会上,大足石刻盲盒产品受到热捧,8个“卧佛”形象好似穿越了时空,或手持相机,或俏皮比耶,或品尝奶茶,融合了古老与现代、艺术与生活。而在此次杭州文博会上,博物馆之城文创精品联展也“让文物活起来”,浙江省博物馆的彩凤鸣岐迷你冰箱贴、中国茶叶博物馆的茶眼罩……往日隔着玻璃罩才能看到的文物,搭着文博会的风变了个身,跃入人们的眼里、手上、家中。
再如,解题破题的新方案。在“文化+”的命题中,科技、教育、旅游、艺术纷纷加入,有了成百上千种表达方式。尤其随着元宇宙、人工智能的爆火,如何用数字技术为文化展示赋能,已成为文博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虚实交互体验、裸眼3D空间游戏……新技术赋能文化展示,新产品丰富文化体验。借助科技力量,文物得以“长青”,也让“跟着展会去旅行”成为一种新潮流。
浙江大学自主研发的“硬核”文物数字化创新成果和技术,带观众沉浸式体验考古 图源:“杭州文博会”微信公众号
文博会往往只延续数日,但如何将“一场会”的后劲持续放大?换句话说,我们该怎样看待文博会的价值和未来?
答好一份考卷。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文经济学”的重大命题,要义在于推动人文与经济良性互动。办好一场文博会,关键在于既要有文化味,又要算经济账。正如有人说,让参展商有赚头,让观众有看头,才能让展会有奔头。
比如,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深圳文博会已“长红”20年。20年来,该展会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成交额超2.8万亿元,让文化与产业实现了双向奔赴。
讲好一场故事。观众期待文博会好看、好玩、好买,参展企业期待参加文博会能成为促进自身发展的契机,所在城市期待举办文博会能助推产业发展、擦亮城市文化品牌。众望之下,文博会不仅要有花头,还要有说头。
一场文博会,其实就是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故事会。好故事怎么讲?比如,对参展品牌需要严格选,注重产品创新性和主题契合度,故事才不跑题;策展思路需要市场化,多站在观众的角度来讲,故事才有意思;呈现方式则需立体化,互动装置、粉丝交流、戏剧表演等悉数登场,故事才更有沉浸感。
练好一套功夫。文博会对于文化产业的撬动不止在展期之内,还应放眼“更大的世界”,打破交流边界,促成落地转化。如杭州文博会,致力于成为文化IP的“线下流量池”“落地测试场”,像RUA RUA PANDA大熊猫主题全球巡展在文博会上收获大批粉丝,进而在不同城市和海外文化空间受到热捧;意大利一个品牌包从文博会一“包”难求的热度中获得激励,并通过展会的平台与一家代理公司签约,从此正式落地中国市场。
一场文博会,正是因为有看头、有创意、有后劲,才更具新意、活力与韧性。从文化博览会,到创意聚集地,从产业“发布会”,到品牌“孵化器”……期待“更全能”的文博会遍地开花、共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