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删除消息对方那边有提示吗
假新闻的传播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其在网络上的蔓延已经对现实世界造成了严重后果。在递交议会调查的书面证据中,我们注意到假新闻已经明显威胁到了
当假新闻引发的暴力发生时,会酿成更严重的后果。仅2018年,印度就有超过20人被害,直接原因就是那些散布在WhatsApp和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上的有关绑架儿童的谣言。
一般来说,解决假新闻散布的方案可归为四类:调整算法以抑制操纵性内容,并开发新的算法来检测操纵性内容;通过新的立法,禁止制造和传播假新闻;改进现有的事实核实机制;在媒体素养教育方面进行投资。然而,以上这些方法都有严重的缺陷。
对于检测算法来说,100%的准确率是不存在的,再者,那些处于灰色地带的事件会有被审查的风险,并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人工审查员也没法比算法好太多,因为他们的审查速度显然无法跟上大量假新闻的产生速度。
虚假信息往往具有持续的影响力,这一效应使得那些接触虚假信息的人往往继续选择相信它,即使这些信息已经被拆穿。
最后,媒体素养教育具有解决这类问题的潜力,但两类问题依然存在:一是虚假信息的策略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让你曾经通过媒体素养教育学到的东西变得越来越没有用;二是那些未受教育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往往更容易接受并且传播虚假新闻。
作为行为科学家,我们决定将目标集中在预防方面,而不是在虚假信息已经像病毒一样散布之后再着手解决。简而言之:在假新闻形成前提前准备而不是事后拆穿。在此,我们借鉴了预防接种理论,这是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一个心理学框架,旨在对不必要的说服尝试进行先发制人的抵抗。
正如注射小剂量的病毒(疫苗)会触发免疫系统的抗体来抵抗未来的传染一样,我们认为,让人们少量接触那些用于制作假新闻的惯用伎俩,会使之产生“精神抗体”。毕竟,如果经过免疫的人数足够多,这种信息化“病毒”就很难有传播空间。
为此,我们与荷兰媒体写作组织DROG合作开发了一款免费在线浏览器游戏《坏消息》。在游戏中(如图2所示),玩家将扮演一位有抱负的假新闻大亨,他们的任务是让尽可能多的追随者在积极传播假新闻的过程中,学习6种常见的假新闻制作策略,包括极端化、阴谋论,和在媒体中使用情感等。
这款游戏就像一针“疫苗”,使人们在接触互联网上“真实”版本的假新闻之前,积极思考虚假信息的运作之道。
我们利用虚假的(和线名参与者在游戏前后进行了测试。这些标题使用了一些常见的虚假信息伎俩whatsapp删除消息对方那边有提示吗,其中部分内容参与者之前并未接触过。
最近发表在Palgrave Communications上的结果表明,这种干预是有效的。图2以小提琴图显示了有关欺骗性标题的平均可靠性评级,我们在图中将其分为7档,其中蓝色与红色分别表示干预前后的指标。我们看出,参与者在体验游戏后明显降低了假(但不是真的)标题的可靠性评分。
事实表明,《坏消息》的影响可以在不同年龄、政治意识型态和教育水平的人群中起作用,因此它作为一款反误传工具的有效性得到了良好的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样本还不具有代表性,并且干预也不是随机的。尽管如此,我们已经开始利用这款游戏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并且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干预的稳定性。而游戏本身在非学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我们着手开发了一项十分有趣的干预手段,让更多人自愿参与进来。
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50万人体验过这款游戏,游戏本身也获得了设计公司Behavioral Insights Team的提名,并且得到了许多游戏网站的好评。
在与英国外交部门的合作下,《坏消息》已经被翻译成包括荷兰语、德语、捷克语、波兰语、希腊语、世界语、瑞典语和塞尔维亚语在内的13种语言。
这些发现表明,非常有必要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虚假信息威胁的其他领域。例如,我们目前正在与WhatsApp合作打击即时通讯软件内的虚假信息。
诚然,“预防针”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我们视其为后真相时代多层次反错误信息战略的第一道防线,该战略将行为科学的见解与计算机科学、教育和公共政策的见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