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whatsapp装饰群
【编者按】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将于5月21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本届两会的召开时间较往年有所推迟,会期也相对缩减,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会的重要性、信息量就比往年逊色。
相反,在疫情防控成为常态的时期,中国如何在乱局丛生的世界中稳住发展脚步逆势而上,更值得所有人的关注。每年两会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与都是外界格外关注的,今年也不例外。
在经历2019年“修例风波”以及今年的新冠疫情之后,香港的发展似乎陷入了泥潭。如何拨开社会纷扰的乌云,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潮,如何拥抱民族复兴的历史道路,这些也都是港区代表们正在思考的。
今天的《香港一线》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秦玥专访到了港区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
蔡冠深还有许多闪亮的身份,诸如爱国商人、慈善家、教育家。蔡先生长期关注下一代的培养,一直倾囊资助内地与香港的教育事业。作为一个地道的广东人,他对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独到的见解,作为一个资深港人,他对香港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我的提案早前已经用电子的方式报上去了,疫情的关系提前报上去了,我一共递交了七个提案,覆盖的面很广。首先我会争取香港加入RCEP这个自贸区组织,大家都知道香港whatsapp装饰群,香港加入东盟自贸区也是不容易的过程,我都做了很多的工作(香港)终于加入了。东盟自贸区是十个国家要都同意,你才可以加入,现在要推动加入的RCEP,10+6,中日韩、东盟十国、印度、澳洲和新西兰。如果16个国家已经成形了,香港想再加入,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我们要争取早点加入,希望国家支持我们加入这个自贸区组织。加入这个自贸区组织,香港绝对能发挥独特的作用,这是我的第一个提案。
第二个提案,内地很多自贸区都已经成立了,我觉得西南的云南自贸区,上年我也有提案推动这件事,也批了,我们很高兴。做了这个自贸区之后,包括哪些内容呢?很重要,因为就云南来说,国家将其定位为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有三千多公里的边界,同老挝、越南、缅甸等地方接壤,可以做很多的工作。所以我觉得香港可以在云南发挥作用,所以今年我们的提案就想推动“滇港合作示范区”,香港和云南合作,这个示范区可以面对南亚、东南亚。
第三件事我一路都在做的,大湾区建设,大湾区是我一直在推动的,希望推动科技合作,希望成立一个科技委员会,粤港澳一起三地政府就政策和措施等,做好无缝对接。还有一个我想再推动一次,就是河套。河套地区很重要,深圳和香港的合作,能够成立一个河套管理局,让香港和深圳的科技人员可以畅通的对接。这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这些是再次递交的提案,以前提过的意见。
第四个我觉得是““一带一路””里面,很多国家都欢迎我们,但是疫情时候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看法,大家的关系怎么才能做好一点,这就需要民心相通。民心相通只是靠国家去做,不是不好,而是怕不够全面,如何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譬如商会、侨团、社团、同乡会等等,其实全世界都有很多网络,比如我们中华总商会,就是世界华商大会的创始召集人之一,华商在全世界都有关系网,如何除了商业之外,教育、文化、医疗、旅游、艺术等等这些用不同的方式去推动民心相通,大家能有一个互相认识、互相支持的作用。比如大湾区有很多特色,岭南文化、珠江文化、孙中山文化,还有客家、侨属 等等,都有很多的特色,推动这些社团的时候,其实就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一个民心相通的作用。
保育很重要,为什么会有疫情,为什么气温转变,关系到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如何能做好一点?广州海珠区有一个很好的湿地公园,在市中心。我们推动看看能否建一个国际级的湿地馆。这个不是赚钱的,是对国家、全世界都是好事,我们希望通过推动环保做些贡献。
我们代表香港,也要提一些专业的服务,包括法律、保险,这两个业界如何做到专业化和国际化。以上就是我的提案中关注的点。
您提案中第一个提到了推动香港加入RCEP,您觉得如果中小企业、比如中华总商会的成员去东南亚发展会有哪些好处?
我觉得香港在“一带一路”里面,首选的优势对象是东盟十国。为什么呢,东盟十国里华人华侨特别多,三个世界华商大会的发起人,就是新加坡、香港和泰国的中华总商会,其实我们之间的合作有几十年了,这些华侨谁没来过香港?哪位和香港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呢,所以要推动“一带一路”,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9+2中的中心城市,有一个引领的作用。
以我的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就是“一带一路”的支撑点。我们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优点,一起走出去,走到东盟就绝对是优势。作为中华总商会,历年我们都会访问东盟国家,全世界都有,但东盟是首选。比如去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等,都去过,推动合作。合作的过程里面要这么看,虽然方向性很好,但是东盟是十个国家,十种不同的文化、社会制度,如果真的要投资做生意,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强项在哪里,选定国家再去,而不是以东盟为一个国家、各个地方都要去投资的概念。比如这么多国家来看,增长的比较快的是越南。上年越南的GDP增长超过了7%,今年不行了,但明年IMF估计越南的GDP增长将回升到7%,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估。但去了越南一定赚钱?未必,和越南的人脉关系,法律文化这些能不能对接呢?越南增长的快不等于投资就赚钱的嘛。所以这些要企业想清楚自己的强项在哪里,再做决定会比较好。
说回粤港澳大湾区,我们一直都说鼓励香港企业走出去,其实国家一直在给粤港澳大湾区释放机遇和利好,前几天还提出了了30条关于金融支持的《意见》。疫情过了以后,就港企来说,去大湾区发展的空间有多大?
就香港来说,最大的商机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9+2,香港是大湾区的一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香港是第一批投资者、推动者,也是得益者。可以说我们对大湾区非常的熟悉。因为大湾区的前身就是珠三角,珠三角最大的投资者就是香港,现在提升成大湾区的概念和新的规划,香港这边一定会加大投资的,这是我们的商机。
但是问题出现在哪里呢?第一个,疫情的问题。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三个月了我们都去不了大湾区。但我相信疫情过了以后会好一些。
第二个,我们一直在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如何能够畅通无阻。我们知道特别是深圳非常开放,现在国家提出了16个措施,给我们香港人买楼又可以,教育、医疗,样样都好。其实这只是一部分,我们需要更多的措施、以全面开放。比如说负面清单就简单多了,这里面的不能做、其他都能做。而不是说这16项可以,其余的都不行。这是两件事。
所以怎样才能再做好点、做到无缝对接呢?首先是疫情,疫情是特殊情况,疫情过后,如何能真正让香港和大湾区全面融合呢?是我们要面对的事,除了人流之外,资金的自由进出、信息流的进出也需要解决。年轻人到了大湾区,说whatsapp也用不了,twitter也不能用,很难搞。类似这样的事情,要慢慢理顺。
以前来看我觉得已经很方便的了,但现在来说,高铁我觉得是最方便的,我差不多每天都坐高铁,疫情特殊,现在没的坐了,坐不了。如果恢复正常的话,我就特别希望让科技人员(往来更方便),大湾区的发展不能只是靠哪个城市,要靠全球的精英。全球的精英很多都是外边的人,所以能不能做到大湾区绿卡这样?可以自由出入。
税务也是一个问题,希望能够解决,港人港税,澳人澳税,如果不是的话,每天来来往往,算一算数目,太贵的话觉得承受不了,包括外国人可能都无法承受。香港税制是16.5,如果去内地发展,要再给内地税的话,可能承受不了。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面对的。
我赞成。现在你看肇庆,特首都在推广,肇庆新区那里有个别的发展商配合建一个很大的香港城。高铁一个半小时就去到肇庆了,现在说有一条新的高铁只需要50分钟就到肇庆了,如果算算时间,如果可以做到,是不是可以解决很多香港人的居住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内地起香港城我是支持的。因为这样先是真正的让香港和大湾区融为一体的。将来一小时优质生活圈,如何能做到呢?我们要无缝对接,我们的生活条件要好,相对的成本要便宜,这就是一小时优质生活圈。
不过内地有声音批评香港的土地房屋政策很难发展了,比如大屿山填海盖楼也难推动,发展遇到瓶颈了所以才想到去其他的城市。
香港出现的一系列事情很多都是和居住有关系的,为什么呢,香港地少人多,大家希望改善生活、有自己居住的地方。但香港的楼越来越贵,引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土地的供应,有的土地又不能释放出来作为盖楼的用途,面积来看,房子少了,年轻人口多了,买不起楼,这不全是政府的问题,政府做了很多了,但要立法会通过才行。不给政府通过,又说政府没做,这是鸡生蛋蛋生鸡的悖论。所以我们希望社会能有个共识,知道政府在努力。
说到年轻人,我们都知道您在教育方面尽心尽力,上年给中大捐赠了5000万盖新宿舍和文化中心,最近香港历史课目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您怎么看这个题目的设置还有教育界出现的问题?
我们的未来就是年轻人,首先怎么样能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学术自由,营造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多一些创意,为香港做的更好一些。不幸的是现在出现社会事件,大学都受到破坏和冲击。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就对青年人就停止支持。毕竟他们是下一代,是香港的未来。所以对年轻人来说,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首先第一件事可以说,教育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一些?年轻人需要有正确的观念,国家观念,正确的正能量等等,当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好的,很多事情可以迎刃而解。所以教育要多做一些,不能因为个别事件就停止对教育的支持。要积极一些,让他们更加理解现在社会的发展,更加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所以教育方面我会继续支持的。
我想教育改革都是要从政府开始,因为教育政策是政府、教育局制定的,该如何调整,现在正当时。教育局最近发表的声明,我们理解他们都关注这件事,要积极去处理。只有灌输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一个正确的国家观念,学生才知道怎么做。
香港赖以成功,全靠“一国两制”。没有“一国两制”就没有今天的香港。无论回归前还是回归后,我们港商如果不是在内地投资设厂做生意,香港哪有今天?香港只是一个750万人的小城市,我们不具备很多发展的东西。有“一国两制”,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才会发展成今天的香港,我们要珍惜这件事。我们要告诉年轻人,为何有今天的香港?不光是自己做出来的,而是靠“一国两制”。
一国底下,我们是国家的一部分,国家全力支持我们;两制底下,我们是全世界里面,有同一个游戏规则,大家认可我们,香港和纽约、伦敦金融中心齐名的,所以两边好的东西我们都有,要珍惜,有“一国两制”才有今天的香港,要珍惜,不要用所谓的不同意见、不同方式将香港搞差。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您做为一个教育家,向学校做了很多捐赠支持年轻人,作为一个企业家,您请人的时候,比如招聘年轻人会不会仔细斟酌考虑他的背景?
我们绝对不能用政治的眼光去看这件事。如果这样做,就会把年轻人逼到对立面去了。我的看法,我的公司请人,是看他的才能,看他方方面面的反应,不和他谈政治。
我们的企业,中总更加不用说,一定是爱国爱港的。等他们年轻人慢慢感受,比如派出的工作,我们的说话,让他们慢慢分析,慢慢学习来调整。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你一味说教、给他们贴标签是不行的,还有香港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不能够歧视他们,不能因为某个原因就排斥他、不让他工作,这是不对的。所以要让他们自己感受。比如在我们企业工作,派他去内地,发现有大把机会,我派他去东南亚,又有发展这样。如果不给他机会,他又没事情做,有可能就把他推向社会,出现社会事件,这对香港有什么好处呢?
为什么香港会出现社会事件,除了教育之外,民生也出现了问题,比如居住问题、机会少了,大家觉得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就产生了民怨。有民怨就会有反对的声音,所以要搞清楚源头在哪里?一个是教育,另一个是民生问题产生的民怨,所以我们要理解这当中问题的重心。
大湾区给年轻人的机遇也很多。第一是保就业,不裁员是企业责任。第二年轻人,说教、标签是没有用的,让他们多看多想,给他们机会到大湾区,深圳、广州,哇原来这么好,他们自己会思考的。不用多说,他们自己会知道,会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