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手机什么用whatsapp

whatsapp5天前whatsapp手机版12

全网最佳IP代理服务商- 9.9元开通-稳定的代理服务
如果您从事外贸、海外视频博主、海外推广、海外广告投放,欢迎选择我们。
让您轻易使用国外主流的聊天软件、视频网站以及社交网络等等

  [size=4]1. 关于译文中少数删节内容的说明。由于译者对部分专业知识不够了解,第二章删减了少量关于卫星数据技术原理的解释,第三章的一处删节与此类似;第四章删去了几种不符合事实的揣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找原文)。第一章、五~七章无删节。

  [size=4]2014年3月8日0:42,月光照耀的安静夜晚,一架由马来西亚航空运营的波音777-200ER客机从吉隆坡起飞前往北京,向35000英尺的巡航高度爬升。马航的代号为MH,航班号为370。27岁的副驾驶法里克(FariqHamid)正在驾驶飞机。这是他的最后一次训练飞行;很快,他将具备全部资质。他的教官是53岁的机长扎哈里(Zaharie Ahmad Shah),马航最资深的机长之一。扎哈里已婚,有三位成年子女。他拥有两套房产,住处设有门禁;在第一处住宅内,他安装了精密的微软飞行模拟器。他经常使用这台模拟器,并在网络论坛上展示他的这一爱好。驾驶舱内,法里克会对他毕恭毕敬,不过扎哈里在人眼中并不是个专横傲慢的人。[/size]

  [size=4]客舱内有10名空乘,均来自马来西亚。她们服务着227名乘客,包括5名儿童。乘客大多是中国人;另有38名马来西亚人,其余乘客的国籍包括(按人数降序排列)印尼、澳大利亚、印度、法国、美国、伊朗、乌克兰、加拿大、新西兰、荷兰、俄罗斯、中国台湾。当晚的驾驶舱内,副驾驶法里克操纵着飞机,机长扎哈里处理无线电通讯。这是标准的安排。扎哈里传递的讯息却有些不同寻常:凌晨1:01,他回报飞机已到达35000英尺高度进入平飞——在雷达监控的空域,这是多余的报告;常规应该是报告离开而非到达某个高度。1:08,飞机越过了马来西亚海岸线,朝着越南方向进入南中国海。扎哈里再次报告飞机高度为35000英尺。[/size]

  [size=4]11分钟后,随着飞机靠近越南空管区附近的一处航路点,吉隆坡空管发送指令:“马航370,联系胡志明120.9。晚安。”扎哈里回答:“晚安。马航370。”他未像应有的那样回报频率,但除此之外,这次联络仍属正常。这是世界听到的来自MH370的最后声音。飞行员们没有联系胡志明空管,也没有回应之后任何试图联系他们的努力。[/size]

  [size=4]一次雷达依靠空中物体反射的原始回波实现定位。空管系统使用的是二次雷达,依赖于飞机发出的应答机信号。这种信号比一次雷达包含了更丰富的信息,如飞机的身份及高度。MH370进入越南空域后5秒,其应答机标志从马来西亚空管的屏幕上消失;37秒后,整架飞机也从二次雷达上消失。此时为1:21,飞机起飞后39分钟。吉隆坡空管当时正指挥屏幕上的其他交通,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他发现航班消失,他以为飞机已在胡志明市管辖之下,这已超出他的范围。[/size]

  [size=4]与此同时,越南空管人员发现MH370进入越南空域,随后从雷达上消失。他们显然误解了一项正式协议——据此协议,如果一架移交胡志明指挥的飞机超过5分钟未报到,胡志明方面应当立即通知吉隆坡。越南空管反复尝试联络这架航班,均无功而返。当他们电线分钟。随后便是混乱无能的处置。吉隆坡航空救援调度中心本应在飞机消失一小时内得到通知,但到2:30仍未得到消息。又过了四个小时,6:32,应急响应才终于启动。[/size]

  [size=4]此时,航班本应在北京降落了。搜寻工作最初集中在马来西亚与越南之间的南中国海,7个国家共出动34艘船只和28架飞机。但MH370根本不在那里:几天之后,从空管计算机中取得的一次雷达记录得到马来西亚空军秘密数据的部分支持,显示MH370从二次雷达消失之后,随即向西南方向急转,再次穿越马来半岛,沿槟榔屿海岸飞行,随后向西北飞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安德曼海,在那里,飞机超出了雷达探测范围。这段航程超过一小时,显示这并不是一起普通的劫机事件,也不像任何人先前遇到过的事故或飞行员自杀事件。从一开始,MH370就将调查员带往从未探索过的方向。[/size]

  [size=4]围绕着MH370的谜团成为了持续调查的焦点和公众狂热猜测的来源。事故打碎了四个大洲的许多家庭。一架配有现代设备和繁冗通讯系统的精密飞机居然会失踪,这看起来根本不可能。永久删除一封电子邮件很难做到,而要完全脱离世界生活,即便有意为之,也几乎无法实现。一架波音777客机应当在任何时候都可被追踪;这架航班的失联激起了一系列(很多是荒谬的)猜想。所有这些猜想都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在今天,商用飞机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size]

  [size=4]可是MH370就是这样:5年过去了,它的确切位置仍然是未知数。即便如此,该事件的很多细节已变得清晰起来,现在已有可能还原当时的诸多方面。驾驶舱语音记录仪和飞行数据记录仪可能永远无法找到,但这些黑匣子也不太可能提供关于此事件的未知信息。相反,这些信息将来自马来西亚。[/size]

  [size=4]飞机失踪当晚,一位美国中年男子Blaine Gibson坐在位于加州Carmel去世母亲的家中,为出售房产做着一些整理工作。他从CNN听到了关于MH370的新闻。[/size]

  [size=4]我最近在吉隆坡见到了Gibson。他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律师,在西雅图居住过35年以上,但很少呆在那里。他的父亲已于数十年前去世,是一位曾在战壕中经受过芥子气袭击的一战老兵,获得过银星勋章,后担任加州大法官超过24年。他的母亲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是一位热心的环保主义者。[/size]

  [size=4]Gibson是家中独子。他的母亲喜欢出国旅行,并经常带上他。7岁时,他设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到访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至少一次。这挑战着“到访”和“国家”的定义,但他坚持着这一目标,为此放弃了任何持续职业生涯的机会,靠为数不多的遗产维持生活。据他所说,在此期间他涉足了一些著名的谜团: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丛林中,玛雅文明的终结;东西伯利亚地区的通古斯陨石爆炸;埃塞俄比亚群山中,约柜的所在……他为自己制作了名片:[url=网页链接]冒险家[/url],探索者,真理的追寻者。像印第安纳琼斯一样,他戴着浅顶软呢帽。当MH370失踪的消息传来,他立刻产生了兴趣。[/size]

  [size=4][本段有删节]尽管马方官员矢口否认、马空军含糊其辞,关于MH370诡异飞行轨迹的真相很快便开始显露。在飞机消失于二级雷达6小时内,MH370与一颗位于印度洋上方、由伦敦一家销售商Inmarsat运营的同步卫星断断续续传递了7次握手信号。这意味着,飞机没有遭遇突发的灾难性事件。据推测,飞机在这6小时内保持着高空高速的巡航状态。最后一次握手信号给出了飞机当时的可能位置:一段由中亚延伸至南极洲附近的圆弧。MH370于吉隆坡当地时间8:19越过了这一圆弧。将计算出的可能飞行路径与这段圆弧相交,便得到飞机的最后位置:哈萨克斯坦(如果飞机向北飞行),或是印度洋上(如果向南)。[/size]

  [size=4][本段有删节]技术分析几乎可以确认,飞机是向南飞行。伦敦Inmarsat的技术人员分析认为,飞机在2:40从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方向的某点转南。据猜测,飞机随后径直朝南极洲方向平飞了很长时间。[/size]

  [size=4]在这6小时后,多普勒数据显示飞机高度陡降,下降率是正常值的5倍。穿过最后一道弧线一两分钟,飞机便扎进印度洋,撞击之前可能已有零件脱落。电子证据显示,这不是一次可控的水上降落。飞机瞬间解体,成为百万颗碎片。但没有人知道撞击的地点,遑论原因。而且,没有物证支持卫星数据推论的正确性。[/size]

  [size=4]飞机失联不到一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关于卫星数据传输的第一份报告,指出飞机在失联后很可能继续飞行了数小时。马方官员最终承认报道属实。马ZF被形容为该地区最腐败的政权之一,而在这次事故调查工作中,它也显示出自己鬼鬼祟祟、畏首畏尾、不可靠的一面。由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派遣的事故调查员震惊于他们遇到的混乱。由于马来西亚隐瞒信息,最初的海上搜寻集中于错误的地点——南中国海——因而未发现漂浮的残骸。如果马来西亚人立刻公布真相,残骸就可能被找到,从而用于确定飞机的大体位置;黑匣子也可能被发现。对残骸的水下搜寻工作最终集中于几千英里外的一条狭长海洋带。即便如此,也无异于大海捞针。2009年,由里约热内卢飞往巴黎的法航447航班坠毁于大西洋,最后时隔两年才找到了黑匣子,这还是在搜寻人员掌握了确切搜寻地点的情况下。[/size]

  [size=4]在将近两个月的徒劳无功之后,最初的海面搜寻工作于2014年4月结束,工作重心随后转向大洋深处,一直持续至今。Blaine Gibson从远处关注着起先的失败行动。他售卖了母亲的房产,搬到老挝金三角地区,在那里,他和一位商业伙伴着手在湄公河畔建起一座餐馆。他加入了关于MH370事件的脸书讨论组。讨论组充斥各式猜测,但也包含了一些讯息,其中显示着关于飞机可能遭遇与主要残骸地点的有益思考。[/size]

  [size=4]尽管马方名义上掌控着整个调查工作,他们缺乏水下搜寻的手段与专业技能;澳大利亚人,作为良好的国际公民,起着领头作用。卫星数据指向的印度洋海域位于珀斯西南方向1200英里,这片区域很深且未探索,以至于首要的困难是测绘海底地形,以便将声纳设备从水下拖行至搜寻区。海床上分布着海脊,沉浸在光线从未穿透的黑暗之中。[/size]

  [size=4]目睹艰难的水下搜寻,Gibson开始猜测这样一种可能:会不会有一天,飞机残骸会被水浪冲上某处海滩?在柬埔寨海边拜访朋友时,他问他们有没有发现过什么。友人说没有。残骸不会从南印度洋漂流至柬埔寨,但Gibson决定在飞机残骸被发现之前(证明南印度洋确为飞机葬身之地)保持开放的态度。[/size]

  [size=4]2015年3月,MH370失联一周年纪念活动由乘客家属在吉隆坡举行。虽然未受邀请,也不为乘客家属所知,Gibson还是决定出席该活动。由于并不能提供特别的知识,他的不请自来引起了一些不满。人们不知道如何对待这位一知半解的业余爱好者。纪念活动在一家购物中心的露天区域进行,这是吉隆坡典型的活动地点。活动目的是集体致哀,同时也为了向马ZF施压,敦促其给出解释。数百人出席,其中很多来自中国。台上播放着一些音乐,背景是巨幅海报展示着波音777的轮廓,上书WHERE, WHO, WHY, WHEN, WHOM, HOW, 以及IMPOSSIBLE(不可能), UNPRECEDENTED(前所未有), VANISHED(消失), CLUELESS(毫无线索)。主要发言人是一位年轻的马来西亚女士,名叫Grace Subathirai Nathan,她的母亲乘坐了这次航班。Nathan是一位处理死刑案件的刑事辩护律师,马来西亚的严刑峻法催生出很多此类案件。她作为乘客家属的最有力代表出现,穿着稍稍显大、印有MH370卡通图案和Search On口号的T恤,讲述她的母亲、她对母亲的挚爱、承受母亲失踪现实的艰难。她不时静静啜泣,一些观众包括Gibson也是如此。后来,他找到Nathan,问她是否接受一个陌生人的拥抱。她接受了,于是两人成了朋友。[/size]

  [size=4]Gibson离开了纪念现场,决心通过填补海岸漂浮残骸搜寻的缺失来提供自己的帮助。这将成为他的职业;他是MH370的私人“海滩拾荒者”。主要由澳大利亚人和马来西亚人组成的官方调查员,专注于水下搜寻工作。他们会对Gibson的雄心嗤之以鼻,正如他们同样会对几百英里外的海滩上出现飞机碎片的可能性嗤之以鼻。[/size]

  [size=4]印度洋冲刷着长达数万英里的海岸线,这一具体数字取决于测量时囊括多少岛屿。当BlaineGibson着手寻找残骸,他并没有行动计划。他飞往缅甸,向沿海村民询问残骸通常在何处漂浮上岸。村民们为他指出了几处海滩,一位渔民驾船载他前往。他找到了一些残骸,却与飞机无关。他建议村民们留心观察,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便离开了。以同样的方式,他造访了马尔代夫、罗德里格斯岛和毛里求斯,没有什么发现。2015年7月29日,飞机失联后16个月,法属留尼汪岛一队负责海岸清理的市政人员发现了一块6英尺长的机翼残片,似乎刚刚冲刷上岸。名叫Johnny Bègue的工头意识到,这可能来自一架飞机,但他不清楚是哪一架。他考虑过制成一个简陋的纪念碑——把残片放在附近一片草地上,周围种上花;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打电话给当地的一家电台。一队宪兵赶到,将残片取走。很快便得到确认,这块碎片属于一家波音777。随后,对序列号的检查认定它来自MH370。[/size]

  [size=4]这就是支撑早先由电子数据所得推论的必要物证——飞机的航线在印度洋戛然而止,虽然具体地点位于留尼汪岛以东数千英里的某个未知之处。乘客家属不得不打消关于亲人仍然幸存的一切幻想。无论家属们多么理性、现实,这一消息都令人震惊。Grace Nathan深受打击。她告诉我,机翼发现后数周她都无法振作。[/size]

  [size=4]Gibson飞往留尼汪岛,找到了JohnnyBègue。Bègue很友好,他带领Gibson去了襟副翼的发现地点。Gibson不抱希望地搜寻了周边地带,因为法国ZF早些时候的搜寻工作一无所获。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残骸自东向西穿越印度洋需要一段时间,而襟副翼可能会先于其他残骸到达海岸,因为它露出水面的部分可以充当风帆的作用。[/size]

  [size=4][本段有删节]留尼汪岛的一名报社记者采访了Gibson,了解这位美国独立调查员的故事。Gibson为此穿上了Search On的T恤。随后,他飞往澳大利亚,与两位海洋学家Charitha Pattiaratchi和David Griffin交流。二人都是印度洋洋流与海洋风的专家。Gibson想要知道,残骸最有可能在何处漂浮上岸。他得到的回答是,马达加斯加东北海岸,以及莫桑比克沿海(后者的可能性较低)。[/size]

  [size=4]Gibson选择了莫桑比克(只因他从未去过该国),从而让其成为自己造访过的第177个国家。他选择了一座小城Vilanculos,因为那儿看起来很安全,而且有美丽的沙滩。他于2016年2月到达。据他回忆,他向当地渔民征求建议,渔民们提到位于一片礁石之外的沙洲,名叫Paluma;渔民常去那里收集漂浮上岸的网袋、浮标。Gibson花钱雇船夫Suleman前往,他们找到了各种垃圾,大多是塑料。Suleman把Gibson叫过去,举起一块两英尺宽的灰色三角形碎片问他:“这是370吗?”碎片是蜂巢结构,一面印有NO STEP字样。Gibson的第一印象是,这不可能来自一架大型飞机。他对我说:“我的头脑告诉我,这不是那架飞机,但我的内心告诉我,这就是那架飞机。然后我们乘船返回,两只海豚出现,带领我们离开那片沙洲。海豚是我母亲的灵兽,当我看到它们,我想,这就是那架飞机。”[/size]

  [size=4]无论你如何看待此事,事实证明Gibson是对的。这块碎片来自飞机的水平安定面,被几乎确定来自MH370。Gibson飞往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将这块残骸交给了澳大利亚领事。随后,他飞往吉隆坡,刚好赶上事故的两周年纪念。这一次,他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受到欢迎。[/size]

  [size=4]2016年6月,Gibson将注意力转向马达加斯加遥远的东北海岸。在这里,他有了重大发现。他说,第一天就发现了三块碎片,几天后又找到了另外两块。第二周,在8英里外的海滩上,他又得到了三块。于是就这样进行下去,很快消息传开,称他为MH370的残骸提供悬赏。他说有一次,自己为一块碎片支付了40美元,以至于全村百姓痛饮了一整天。显然,当地的朗姆酒很便宜。[/size]

  [size=4]冲刷上岸的残骸中,很多与MH370无关。但是迄今为止,在所有被认定确实或有可能来自MH370的残骸当中,约有三分之一是Gibson发现的。一些碎片仍有待进一步调查。Gibson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David Griffin尽管对他心存感激,却担忧发现的残骸会在数量上朝马达加斯加倾斜,而这可能会忽视北方部分海岸的搜寻。他为这一担忧取名为“Gibson效应”。[/size]

  [size=4]事故已过去5年,事实是,没有人能够从残骸的发现地点追根溯源,找到南印度洋中的某个失事地点。由于坚持开放的态度,Gibson仍然保留着发现新残骸的希望,也许这些残骸能解释飞机失联的原因——例如,烧焦的电线,说明飞机失火,或是布满弹片的残骸,证明有导弹袭击;尽管关于这次航班最后时刻的已知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这些可能。Gibson发现的众多碎片可以证实的是,此前基于卫星信号所做的分析是正确的。飞机飞行了六个小时,直至突然终结。驾驶舱内无人尝试让飞机平缓降落;飞机摔得支离破碎。他心想,还有这样的可能:就像漂流瓶中的讯息一样,也许能够找到某位乘客在绝望的人生最后时刻匆匆写下的只言片语。在海滩上,Gibson发现了一些背包和许多钱包,所有这些都是空的。离找到这种讯息最近的一次,他说,是写在一顶棒球帽内侧的一句马来语:“我亲爱的朋友,咱们稍后旅馆见。”[/size]

  [size=4]MH370失联后,共有3次官方调查行动。第一次是最大的,也最严格,耗资最多:技术先进的澳大利亚水下搜索行动,致力于定位主要残骸的位置从而取回飞机的两个黑匣子。行动包括计算飞机运行各项参数,分析雷达与卫星记录,研究海洋漂流,以及统计学分析,和对东非(多由Gibson)发现的残骸的检查。这些行动涉及在世界上部分最凶险的海域开展作业。从旁协助的是一群志愿者工程师和科学家,他们通过网络找到彼此,自称为独立小组,开展了如此高效的合作,以至于澳大利亚方面也参考了他们的工作,并正式地对他们表达感谢。在事故调查史上,这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历经三年多的努力,花费了1.6亿美元,澳大利亚的调查行动以失败告终。2018年,一家名为海洋无限的美国公司与马来西亚ZF签订合同,重新开展搜寻。合同约定,除非确有发现,否则无需支付费用。这次搜索动用了先进的水下监控设备,涵盖了第七段弧线的一块新区域(独立小组认为这块区域最有可能带来发现)。几个月后,再一次无功而返。[/size]

  [size=4]第二次官方调查来自马来西亚警方,包括对机上所有人及其部分友人的背景调查。很难得知警方调查的确切程度,因为调查报告没有公开全部信息。这份报告被认定为机密,即使是本国部分调查员也无权查看,但内部有人泄露之后,报告的不足之处显露无遗。尤其是,这份报告没有透露关于机长扎哈里的已知细节。没有人感到惊讶。时任总理纳吉布被控严重腐败;马来西亚的新闻出版受到审查;麻烦制造者会被揪出、被失踪。官员们有理由保持小心谨慎。他们需要保护自己的仕途,也许还有性命。显而易见,决策者们避免采取于马航或马当局不利的措施。[/size]

  [size=4][本段有删节]第三次官方调查着眼于事故本身,无意裁决责任归属,而是按照世界最高标准由一只国际队伍执行,试图寻找事故的可能原因。这次行动由马当局召集的特别工作组率领,从一开始就是一片混乱。警方和军方对此不屑一顾;ZF部长将其视为风险;被派来协助的外国专家几乎刚到便开始撤离。一位美国专家对我说:“附件13适用于成熟MZ国家的事故调查,但在马来西亚这样的国家,……”[/size]

  [size=4]观察人士表示,“显然,马方的首要目的是让这一话题淡出视线。从一开始他们就本能地拒绝公开透明,这不是因为他们在隐藏什么鲜为人知的黑暗秘密,而是因为他们不知真相究竟为何,害怕会查出令他们尴尬的结果。他们在遮掩吗?是的。他们在遮掩未知的真相。”[/size]

  [size=4]最终,一份495页的报告问世,远未达到附件13的要求。报告充斥着关于777系统的模版式描述,显然摘自波音的操作手册,毫无技术价值。其实,报告中的所有内容都没有技术价值,因为早先澳大利亚的文件已经完全涵盖了相关的卫星信息和海洋漂流分析。马方的报告被视为粉饰,其仅有的贡献在于如实描述了空管的失职——想必是因为一半的责任可以归咎于越南,而马来西亚空管是一个容易攻击的标靶。报告于2018年7月发布,此时事故已过去4年多。它宣称,调查组无法确认飞机失联的原因。[/size]

  [size=4][本段有删节]此一结论引发了持续猜测,经由社交媒体放大……[省略各种猜测][/size]

  [size=4]从事搜寻工作之初,Blaine Gibson对社交媒体并不熟悉,他对网上出现的一些言论十分惊讶。据他回忆,从自己发现第一块碎片开始,一些挑衅的帖子就已经出现,随后数量不断增长,尤其当马达加斯加海岸有了接二连三的发现。互联网即使对那些无足轻重的事件也能煽动情绪。一场灾难注入了毒素:Gibson被指控利用遇难者家属,有人称他是骗子、博眼球的人、瘾君子、俄罗斯特工、美国特工,至少是个傀儡。他开始收到死亡威胁——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和打给朋友的电话,预言他的死。一条信息写道,他要么停止搜寻残骸,要么就将躺在棺材里离开马达加斯加。另一人警告他将死于钋中毒。诸如此类的讯息还有很多。他没有做好应对这些的准备,因而无法置之不理。我和他在吉隆坡共度的日子里,他在一位伦敦朋友的帮助下了解了这些人身攻击的最新情况。他说,“我加入了Twitter,这是个错误。根本上说,这帮人就是网络恐怖分子。他们的方法很管用。”他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创伤。[/size]

  [size=4]2017年,Gibson安排了一项残骸移交的正式机制:他将把所有新发现的残骸交予马达加斯加当局,后者将转交给马来西亚的荣誉领事,而荣誉领事负责包装并发往吉隆坡,以备检查、储存。当年8月24日,荣誉领事在其车中被一名刺客枪杀,刺客骑摩托车逃跑,从此再无踪迹。一则法语新闻声称这名领事有着阴暗的过去;他的遇刺可能与MH370毫无关联。不过,Gibson认为这二者之间不无关系。警方调查仍在进行中。[/size]

  [size=4]时至今日,他尽量避免透露自己的位置或旅行计划,出于同样的原因,也避免使用电子邮件,很少通过电话交谈。他喜欢用Skype和WhatsApp,因为其具有加密功能。他频繁地更换SIM卡。他认为自己不时被跟踪、偷拍。无可争议,Gibson是单枪匹马搜寻并成功找到MH370残骸的唯一一人。然而,为残骸而杀戮的想法显得有些荒诞不经。如果残骸果真能提供有关黑暗秘密和国际阴谋的线索,这样的想法尚可接受。但是,大部分已公开的证据却指向了不同的方向。[/size]

  [size=4]事实上,现在我们可以确知有关MH370命运的很多信息。首先,所谓失联乃是有意为之。若要说这架航班在静默状态下的已知飞行轨迹是由系统故障和人为疏失造成,这是无法想象的。计算机失灵、控制系统崩溃、飑线、结冰、雷击、撞鸟、陨石、火山灰、机械故障、传感器故障、仪表故障、无线电故障、电子故障、着火、烟雾、爆炸性减压、货物爆炸、飞行员混乱、医疗紧急情况、炸弹、战争,甚或不可抗的天灾……所有这些,都无法解释飞机的飞行轨迹。[/size]

  [size=4]第二,尽管猜测纷纭,飞机的控制权并非从位于前厨房下方的电子设备区取得,原因可以花上数页来解释。控制权是从驾驶舱内取得的。这发生在从1点01分(飞机到达35000英尺巡航高度)到1点21分(飞机从二级雷达消失)这20分钟时间内。在同一时段,飞机的自动状态报告系统如往常一样,每30分钟通过卫星向航司的维护部门传送信息,内容包括燃油量、高度、速度、地理位置,未显示任何异常。这一传输说明,当时飞机的卫星通讯系统仍在运转。[/size]

  [size=4]鉴于两名飞行员同时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当飞机从应答机加强的二级雷达上消失时,其中一名飞行员已经处于失能或死亡状态,或是被锁在了驾驶舱外。军用和民用的一级雷达记录后来均显示,当时MH370的操控者一定关闭了自动驾驶,因为飞机向西南方向转弯的剧烈程度只能由手动操作实现,操控者同时也故意使飞机失压。大约同一时间,多数(即便不是全部)电气系统也被故意关闭。这一操作的动机尚不明确,不过其影响之一便是暂时切断了与卫星的联系。[/size]

  [size=4]科罗拉多州Boulder的电气工程师Mike Exner是独立小组的一名重要成员,他仔细研究了雷达数据。他相信,在急转弯过程中,飞机爬升至40000英尺,这已接近其极限。在此期间,乘客们会感受到g力(推背感)。他认为,飞机爬升是为了加速机舱内的减压,导致客舱内所有人迅速失能并死亡。[/size]

  [size=4]在一架仍将飞行数小时的飞机上,为了制服客舱内可能出现的反抗,一个明显的(也许是唯一的)办法便是蓄意减压。这一举动在客舱内除了导致氧气面罩突然脱落,并不会产生其他引人注意的影响。这些客舱面罩至多仅供紧急降落至13000英尺期间使用15分钟;当飞机在40000英尺高度巡航,这些面罩毫无作用。客舱人员会在几分钟内失能,失去意识,没有窒息或剧烈喘息便平静死去。此刻,客舱内只有紧急状况指示灯的微弱亮光,死者被安全带扣在座位上,脸上罩着天花板垂下的无用的氧气面罩。[/size]

  [size=4]与此不同的是,驾驶舱配备了四个可使用数小时的加压氧气面罩。使飞机失压的人只需戴上其中一个。飞机正快速移动。在一次雷达上,它是一个无法识别的光点,以近600英里的速度靠近槟榔屿。附近的大陆是巴特沃斯空军基地的所在,这里驻扎着马来西亚F-18拦截机的一个中队,以及防空雷达——并没有人在注意。据一位前任官员透露,在去年夏天的事故报告发布之前,马空军官员曾要求审阅并修改。在名为“马来西亚军用雷达”的章节中,报告提供了一个时间线,显示防空雷达受到了得力的监控,军方完全意识到MH370的身份,故意“没有拦截这架客机,因为它很‘友好’且未对国家空域安全、主权与领土完整造成任何威胁”。当然,问题是,如果军方知道飞机掉转向西飞行,他们为什么听任最初的搜寻工作在东边错误的水域持续了数天时间?[/size]

  [size=4]尽管拥有昂贵的设备,马军方没有尽到职责,也不愿承认既成事实。在澳大利亚一次电视采访中,马来西亚前国防部长说,“如果你不打算击落,又有什么意义出动(拦截机)呢?”呃,一方面,你可以确认飞机的身份,因为这架飞机当时在一次雷达上只是个光点;另一方面,也可透过客机驾驶舱玻璃,判断是谁在操控飞机。[/size]

  [size=4]1:37,MH370每隔30分钟的自动状态报告系统没有如期传输数据。我们现在知道,这一系统已被切断任何卫星传输——这在驾驶舱内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因而无法发出任何报告。[/size]

  [size=4]1:52,飞机转向后半小时,MH370经过槟榔屿正南,右转向西北方向沿马六甲海峡飞行。转向过程中,副驾驶的手机联络到了下方一处通信塔,这只是一次短暂的连接,没有数据传送。11分钟后,一位马航调度员以为飞机仍在南中国海上空,便发送了文字信息,指示飞行员联系胡志明空管中心。这一信息没有得到回应。飞机继续由手动控制,飞过马六甲。据推测,客舱中所有成员此时均已死亡。2:22,马空军雷达监测到最后一个光点。此时飞机位于槟榔屿西北230英里,正沿西北方向快速进入安德曼海。[/size]

  [size=4]3分钟后,2:25,飞机的卫星盒子突然恢复运作。这可能是因为所有的电气系统被重新开启,飞机同时重新加压。当卫星盒子恢复工作,它向Inmarsat发送了登录请求;地面站做出回应,便建立了第一次连接。驾驶舱内的操控者不知道的是,地面站记录下了相对距离和多普勒数值,后来据此得到了第一道圆弧。几分钟后,一位调度员向飞机打来电话。卫星盒子接收了这一连接,但电话无人应答。一个相关的多普勒数值显示,飞机刚刚完成了向南的大转弯。对于调查员,这一变动的发生地被称为“最后的大转弯”。它的位置对其后的努力至关重要,但一直未能被确定。印尼的防空雷达本应记录下这一点,但雷达在夜间似乎被关闭了。[/size]

  [size=4]现在,MH370最可能依靠自动驾驶向南巡航。驾驶舱的操控者此时还活着,并且很活跃。这是劫机吗?劫机是官方报告青睐的“第三方”解决方案。这对当晚当班的人来说,是最不痛苦的一种解释。然而,这种说法存在巨大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驾驶舱门经过加固、电闭锁,且受到驾驶员可见的视频监控。而且,从扎哈里向吉隆坡空管漫不经心的“晚安”到飞机开始偏离航线(同时失去应答机信号),中间只隔了不到两分钟。劫机者是如何做到恰恰在移交越南空管的间隙采取行动,又是如此顺利地迅速进入驾驶舱,以致两名飞行员都没有机会发出求救信号?当然,劫机者可能是飞行员的熟人——他们受邀进入驾驶舱——但即便如此,也无法解释无线电传输的中断,尤其是在手动控制飞离预定航线的关头。两个控制杆都有发信器开关,手指一动就能触及,如果有人企图争夺控制权,在此之前飞行员便可发出信号。此外,中马两国的调查团队在FBI协助下,已经排除了所有乘客及客舱机组人员的嫌疑。调查的质量固然有待检验,但也确实查出有两名伊朗人使用假名和偷来的护照登机,不过,他们的目的仅仅是去德国寻求政治庇护。有可能的是,有不在旅客名单上的偷渡者藏在设备舱内。如果是这样,他们可以接触到两个断路器,一旦拔出可以打开驾驶舱门。可是这一场景也带来问题:门锁在打开时,会发出飞行员熟悉的清晰响声;劫机者随后需要从下方打开厨房地板舱口,爬上一小截梯子,逃过客舱机务的注意和视频监控,在任何一位飞行员发出求救信号之前进入驾驶舱。这一切不太可能发生,正如一位被挟持的空乘也不太可能在不触发警报的前提下,输入驾驶舱门密码让劫机犯突然闯入。除此之外,劫机的目的是什么?钱财?政治?公众关注?战争行为?恐袭?MH370的7小时偏航无法匹配以上任何一种情形,而且没有人宣称对此事负责。匿名,与任何此类动机都是不相符的。[/size]

  [size=4]以上分析为我们留下了另一种可能:从内部发起的劫机,无需强行闯入驾驶舱,而只需一位横冲直撞的飞行员。理智的人也许会抵制这样的想法:一个飞行员怎么会以自杀为代价,去谋害上百名无辜的乘客?对此的回应是,这类案件早已有之。1997年,一位供职于新加坡胜安航空的机长关闭了波音737客机的黑匣子,以超音速驾驶飞机一头扎进下方的河流。1999年,埃及航空990航班由副驾驶操纵,在长岛海岸附近故意坠海,机上无人生还。2013年,MH370失踪前数月,莫桑比克航空470航班的机长驾驶客机从巡航高度坠地,全部27名乘客及6名机组人员丧生。最近的案例是2015年3月24日,德国之翼一架客机撞上法国阿尔卑斯山,副驾驶卢比茨趁机长去洗手间将其锁在驾驶舱外。卢比茨有抑郁症记录,且经调查发现,他曾对前一年MH370失联事件做过研究。[/size]

  [size=4]在MH370的案件中,很难将副驾驶法里克视为罪犯。他年轻、乐观oppo手机什么用whatsapp,即将结婚。他的历史记录没有任何问题、异议、疑问。他不是个委身于廉价航空、微薄薪水和惨淡声望构成的衰落行业的德国人。他驾驶的是辉煌的波音777客机,在一个国有航空和飞行员仍受到尊敬的国度。[/size]

  [size=4]引起担忧的是机长扎哈里。第一条警讯是在官方报告对他的描述中,他被形容为无可指摘,是一个优秀的飞行员,一个温和顾家的人,喜欢用他的飞行模拟器。这是扎哈里的家庭宣扬的形象,但这与多个被轻描淡写的问题产生了冲突。[/size]

  [size=4]警方发现了扎哈里生活中本应被继续深挖的一些方面。他们的正式结论是不充分的。官方叙述摘录如下:“据报告,机长在工作中应对压力的能力是优秀的。他的历史记录没有冷漠、焦虑或易怒的品质。他的生活方式、人际冲突或家庭压力没有重大的变化……没有任何行为上的征兆显示社交孤立,或是兴趣习惯的改变……通过研究机长在失事当天及此前三次航班闭路电视中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我们没有观察到显著的行为变化。在所有录像中,机长的外表都是相似的——他穿着整洁,步态、姿势、面部表情、习性都是他的正常状态。”[/size]

  [size=4]这些叙述与关于扎哈里的已知信息要么无关,要么冲突。我在吉隆坡同一些认识他或听说过他的人交流后发现,扎哈里常常是一个孤单、沮丧的人。他的妻子搬走了,住在这个家庭的另一处房子。据他自己对朋友承认,在两次航班之间的日子里,他会长时间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踱步,以此消磨时间。同时,他也是个多情的人。据悉,他与一位已婚女子及她的三个孩子(其中一个患有残疾)有过一段伤感的关系,还迷恋过社交媒体上遇到的两位年轻模特。他给她们的脸书留言,显然没有得到回应。其中一些留言与性相关,例如他在一条评论中说,其中一位身着长袍的女孩像刚刚出浴的美人。扎哈里似乎同他早先确立的生活有些疏离。他仍和自己的孩子们保持联系,但他们都长大成人,离开了他。扎哈里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带来的逃避、孤独,对他也许没有什么好处。航空和情报界的调查人员强烈怀疑,扎哈里曾被确诊为抑郁症。[/size]

  [size=4]假使马来西亚是一个真相在高层圈内受到欢迎的国度,那么警方将扎哈里描述为健康快乐的人便会比较可信。但马来西亚不是这样的国家。官方对相反证据的避而不谈,恰恰增添了扎哈里深受困扰的证据。[/size]

  [size=4]FBI对扎哈里飞行模拟器的法医学鉴定显示,他曾试验过与MH370大致相符的航线——北绕印度尼西亚,随后一直向南飞行,直至在印度洋上空耗尽燃油。马方调查人员认为这只不过是模拟器记录下的几百条航线之一,无法作为真凭实据。就其本身而言,这个说法是对的,但考虑的却不够多。Victor Iannello是来自弗吉尼亚Roanoke的工程师兼企业家,他也是独立小组的重要成员。他对模拟飞行做了详尽的分析,对马方调查员忽略之处作了强调。从模拟器提取出的所有资料中,唯独这条与MH370吻合的航线不是扎哈里连续完成的。对于这条航线,他多次手动快进,反复调低燃油量直至其耗尽。Iannello相信,扎哈里应对MH370偏离航线负责。通过在一款游戏机式的设备上排演这出行动,扎哈里其实学不到任何操作技巧,Iannello因此怀疑,这次模拟飞行可能是为了向世人留下告别的信息。谈及MH370的最终轨迹,Iannello形容扎哈里“就像在模拟一次模拟(simulate a simulation)”。在没有解释的情况下,扎哈里的真实想法无从知晓。然而,这次模拟飞行不能被简单地归于偶然巧合。[/size]

  [size=4]在吉隆坡,我见到了扎哈里一生的好友之一,也是一位驾驶波音777的机长。为避免可能招致的报复,我在此隐去他的姓名。他同样相信扎哈里有罪,这是他不得不得出的结论。他将这个谜团描述为一座下宽上窄的金字塔——调查开始时,会有很多种可能的解释,但最终的解释只有一个。他说,“这说不通。我无法把这件事与我认识的他联系在一起。可是,这就是必然的结论。”我问及扎哈里需要做些什么来对付他在驾驶舱内的同伴、副驾驶法里克,这位机长说,“很简单。扎哈里是考官。他只要说‘去检查一下客舱内的什么东西’,副驾驶就会离开。”我又询问动机,他也无从得知。他说,“扎哈里的婚姻是失败的。过去,他曾和一些空乘睡过。这又怎样?我们都这么干过。你正和这些漂亮女孩儿环游世界。可他的妻子知道。”他同意,这算不上什么暴怒的理由,但也认为扎哈里的情感状态可能是如此行动的一个诱因。[/size]

  [size=4]扎哈里的艰辛、模拟器上诡异的飞行路径;报告中缺失的所有这些,更不用提报告本身的不足之处,是否是对事件真相的掩盖?在此刻,我们无从断言。我们知道调查员知道却不愿公开的一些信息。很可能还有他们已经发现,而我们尚未得知的信息。[/size]

  [size=4]这又将我们带回MH370的毁灭。很容易想象,在最后时刻,扎哈里坐在驾驶舱内的舒适座椅上,他的茧沐浴在仪表盘熟悉的灯光里,他知道再也无法回头,也无需急着赶路。他早已给飞机重新加压,让其回到正常状态。耳边是巨型机器运转的隆隆声,眼前是仪表盘展示的美丽符号,以及为所有开关和断路器精心设计的背光。还有空气流过的呼呼声。驾驶舱,是最深、最具保护性、最私密的家。早晨7点左右,太阳自飞机左舷的东方地平线升起,几分钟后照亮了下方的海水。扎哈里是否在飞行途中便已死去?他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再次减压,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点充满争议,无法确定。调查人员模拟了燃油耗尽的情形,从而怀疑飞机如果无人控制,是不会像卫星数据显示的那样急剧俯冲的。换言之,调查员怀疑,最后时刻飞机仍有人控制,此人试图令飞机坠毁。无论是何种情形,在第七道弧线的某处,燃油耗尽的飞机进入螺旋式俯冲,下降率最终可能高达每分钟15000英尺。从这一下降率和Blaine Gibson发现的支离破碎的残骸,我们可以得知飞机撞击水面时解体成无数碎片。[/size]

  [size=4]目前,官方调查已逐渐停止。澳大利亚人已尽他们所能。xx希望向前看,对可能点燃失联乘客家属情绪的消息进行审查。法国人拿着卫星数据炒冷饭。马来西亚只希望整个事件尽快翻篇。去年秋天,我出席了马来西亚行政中心布城的一项活动,其间Grace Nathan,Gibson和马交通部长Anthony Loke一起站在摄像机前。部长正式接受了当年夏天新发现的五片飞机残骸。他愁眉苦脸到了愤怒的程度。他几乎不说话,也没有让记者提问。Nathan对部长的态度感到愤怒。当天的晚餐上,她坚持说,不应允许zf这样轻易抽身;“他们没有遵循规程,我认为这骇人听闻。他们本可以做的更多。”由于空军——乃至第一时间牵涉到的不遵守规程的各方——的不作为,我们陷于今日的境地。他们每个人一次或多次违反了规程,每一个当时肩负任何责任的人没有做到自己的使职当为,严重程度有轻有重。也许孤立地看,一些失职看起来没那么糟糕,但当你从整体的角度观察,他们每个人都100%促成了飞机至今无法找到的事实。[/size]

  [size=4]他们每个人都是zf雇员。Nathan曾希望海洋无限公司能够重启搜寻,后者近期成功找到了一艘失踪的阿根廷潜艇。在那一周的早些时候,该公司也表示了继续搜寻的意愿。然而,他们仍需要与马zf签订合同。Nathan担心,在这样的政治文化中,马当局不会愿意签署。目前看来,她的担忧是正确的。[/size]

  [size=4]如果主要残骸真的重见天日,那么所有那些罔顾卫星数据,或无视飞机偏航后继续以复杂航线飞行六小时之事实的解释都将不攻自破。不,在那六小时里,飞机没有一边着火一边飞行。不,飞机没有变成可以导航、自动关闭或重启系统的幽灵航班。不,飞机不是被一路尾随、深思熟虑后决定扣动扳机的邪恶国家击落的。不,飞机不在南中国海,也不是完好无损地藏在中亚某处隐秘的机库里。所有这些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与调查员掌握的真实信息相矛盾。[/size]

  [size=4]撇开这点不谈,找到残骸和两个黑匣子可能收效甚微。驾驶舱语音记录仪只能提供最后两小时的记录,会自动抹去先前的数据,所以它很可能仅仅录下了最后警报四起的声音,除非驾驶舱内活着的人尚有心为后人留下解释。另一只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可以提供飞机全程的运行状态,但它无法揭示任何相关的系统故障,因为任何这样的故障都无法解释发生的一切。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它也仅能回答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比如飞机具体何时失压,此状态保持了多久,卫星盒子究竟是怎样被关闭又重启,等等。网民会乐此不疲地寻求这些问题的解释,但这并没有什么可期待的。[/size]

全网最佳IP代理服务商- 9.9元开通-稳定的代理服务
如果您从事外贸、海外视频博主、海外推广、海外广告投放,欢迎选择我们。
让您轻易使用国外主流的聊天软件、视频网站以及社交网络等等

相关文章

手机whatsapp怎么保存

手机whatsapp怎么保存

  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可能对于现在的很多工薪阶层来说,买一部新手机并不是一件在财力上让人感到有压力的事情,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也在近两年内继续趋于饱和状态。然而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

whatsapp官方手机版

whatsapp官方手机版

  IT之家4月6日消息流行通讯应用 WhatsApp 目前仍然采用了本地存储聊天记录的方式,虽然官方提供了备份方法,但目前无法在 iOS 与 Android 设备之间同步。...

苹果手机不能安装whatsapp

苹果手机不能安装whatsapp

  安卓手机版 WhatsApp 的对话备份功能,涵盖文字消息、影音、照片等档案内容,原本提供用户可不受储存容量限制、享免费无限自动备份到 Google Drive 云端硬盘的这项功能,即...

苹果手机还能上whatsapp

  。 来到新的环境,最关注的就是网络问题。 而在马来西亚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想要快速解决网络问题,还是需要费些心力的。   今天这篇文章就 为大家详细介绍马来西亚电话卡...

whatsapp 手机

  据《中国报》报道,公众只能在游乐公园和购物中心周围的特定区域使用电动踏板车(e-scooter),不准上马路,避免发生车祸;民众若要在公路上踩电动踏板车,必须向陆路交通局申请特别许可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