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翻墙后不能收图片
去年,WhatsApp推出了“查看一次”的功能,它允许用户在给对方发信息时实现“阅后即焚”。虽然该功能受到一定欢迎,但它没有提供任何阻止截图的方法,这意味着收件人可以选择通过快速截图来保存消失的媒体。
现在,Meta宣布,其正在开发一项新功能,可以从系统层面阻止截图,以及其他一些隐私功能。Met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宣布了这个流行的消息应用程序的三个新的隐私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屏幕截图屏蔽,可选择悄悄离开群组Whatsapp翻墙后不能收图片,以及选择谁能在你在线时看到你。
如今,“阅后即焚”功能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各大社交平台也都在近年来陆续尝试推出“阅后即焚”的功能。那么,人们究竟为什么要追求这样的功能?“阅后即焚”又是否真的能拦阻人们在互联网的痕迹?
实际上,“阅后即焚”正来自于社交媒体的“分享”。当所有社交媒体都强调“分享”的意义的同时,人们也随之产生了对于“过度分享”的忧虑。
2013年9月,Facebook每天上传的图片达到惊人的3.5亿张,总照片数超过2500亿张,而这些可能是头脑发热拍下的照片将在网络上被永久保存。如何既满足个人自由展示自己的需求,又避免被他人掌握隐私的后果?2012年,Snapchat一夜之间风靡全美,而Snapchat就是一款“阅后即焚”的软件。
这个图片分享软件可以拍照和录制视频,并发送到网上和朋友分享,但具有革命意义的是,用户在发送时,可以选择从1秒到10秒不等的观看时长,这决定了你所发送的图片所能存在的时限。超过这一时限后,图片会自动地从接受者的设备以及Snapchat的服务器上彻底删除。
在社交媒体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界限变得模糊,私人领域的时空界限都被扩展到了无穷大。在空间上,由于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是裂变式传播,转眼就可以传遍天下。
时间上,照片可能被长久保存,Snapchat出现之前,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如同覆水难收。Snapchat所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的隐私,除了图片会自动销毁以外,如果对方试图截图,图片发送者也会收到通知。
不过,不管是Snapchat,还是也曾试水的微信,亦或是WhatsApp,一个Web2.0时代的核心共识就是:互联网不会轻易遗忘。即便服务器的硬盘数据荡然无存,只要互联网本身没有彻底崩溃,利用缓存页面、用户脑中的回忆以及保存在个人硬盘上的本地文件,在物理层面上复原被湮没的互联网记忆并不困难。
人们当然可以通过这种自毁式的方式,减轻对于所发送的信息可能被记录而带来的紧张感,同时也可以释放打造网上完美自我的压力。但同时,依然需要保持理性和警惕,数字时代,一切都将以数字化的形态而存在,即便是“阅后即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