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用代理服务器ip
2025年4月11日,来自金融界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行”)近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内外网请求区分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CN119788377A。这项专利的申请日期为2024年12月,标志着建行在信息安全和网络请求管理领域的又一重大进展。
通过对专利摘要的分析,这一新方法涉及的是一种高效的网络请求区分机制,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内网与外网请求的精确区分,以防止标识被篡改,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服务的复用性。
具体来说,该方法包括几个关键步骤:首先,系统接收用户的请求,这个请求中包含了头信息;其次,系统为这些头信息设置了第一信息,包括名称及其取值怎样使用代理服务器ip。随后,依据第一信息的名称,获取其取值,并根据这个取值来区分请求的来源——无论是来源于内网还是互联网。而在请求经过相应的代理服务器接收时,系统又根据请求的来源,执行不同的操作。
通过这样的设计,建行希望能够避免内外网请求中的关键信息被篡改,从而在处理金融交易和客户请求时确保数据的真实与安全。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有效管理和区分内外部的网络请求,成了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而这一专利的实现无疑将为金融行业的信息安全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建行的这项专利申请,不仅展示了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体现了银行对信息安全日益重视的决心。据悉,建行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北京市,注册资本超过2500亿元,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
通过天眼查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建行在市场上表现出色,共对外投资49家企业,参与了超过5000次的招投标项目,拥有1873条商标信息和5000条专利信息,此外,还获得了147个行政许可。这一系列的数据反映了建行在金融行业的深厚基础和广泛影响力,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方面的积极推进。
在当前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是每一家金融机构都必须面对的挑战。尤其是双重认证和身份验证等安全措施已经成为信息管理和金融交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将不得不采取新的技术与手段,以应对黑客攻击、数据泄露和内部操作失误等多重安全风险。
对于建行而言,通过这项内外网请求区分专利,显然是朝着提升自身安全策略和技术水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诸多金融机构都在加大对信息保护技术的投入,比如利用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与隐私。这使得信息安全成为了当前金融行业的一项关键竞争因素。
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已经不再只是资金的管理者,更是信息的守护者。信息的保护不仅关乎客户隐私和资产安全,更是金融机构自身品牌形象的直接体现。因此,建行的这一专利申请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银行将会在安全技术的投入上更加持续和深入。
在今后的发展中,建行还需结合当前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加强信息保护的技术创新,落实网络安全责任,以提升整体安全水平。与此同时,建行可以借助与其他科技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拓展自身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推动整个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建设银行申请的内外网请求区分专利,不仅是其在信息安全技术创新道路上的一小步,更是整个金融行业迈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未来的一大步。在这个时代,积极拥抱创新和技术进步,是金融机构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未来,建行将在这一领域继续探索,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而这一努力无疑将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安全、高效的数字金融生态迈进。
这项专利的落地,期待能够在未来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安全的金融服务体验,也为金融行业的信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