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指纹浏览器教程下载

候鸟指纹浏览器教程下载
指纹浏览器下载

最近在鼓捣deepin(深度)、ubuntu(乌班图)、ubuntu kylin(优麒麟)等linux发行版,因为一直在用的vivaldi没搞定解锁网络同步问题,所以已经很久不关心的浏览器份额问题,又重新回到了视线。于是闲来无事,考证了一下现在的电脑浏览器市场占有率。

之所以没有用PC浏览器的说法,是因为苹果一向不把自己叫做PC,为了严谨起见,就用拗口的电脑浏览器的说法了。(其实电脑浏览器也不准确,因为平板电脑也叫电脑。或者可以用学术点的说法,叫桌面浏览器。)

按照Statcounter的统计,2022年4月,全球电脑浏览器的份额为:

活跃在市场前几位的,仍然是谷歌、微软、苹果、mizilla、opera这几大巨头。这几个公司的竞争,贯穿了电脑浏览器的几十年历史。这几十年的历史,今天咱们可以简单捋一捋。

有人问,不对啊,我熟悉的IE在哪里?对不起,IE已经在other里面了,跌破了2%。微软已经官宣,今年6月15日,IE停止服务。从1995年诞生,到现在,走过了27个年头,终于寿终正寝。

被IE搞死的前一代霸主,是网景(netscape)。在IE诞生之前的九十年代中期,网景独孤求败。但微软祭出免费大旗,而网景自己也开始作死,几年功夫,就把收费的网景挤出了市场(网景之前的初代霸主,叫mosaic,活跃在九十年代初期。网景的创始人是mosaic的开发者之一,也是几年功夫就把mosaic挤出了市场)。从1998年开始以后的十几年里,IE一直是浏览器市场的霸主。

但网景并没有死透。在1998年被卖给美国在线之前,他们成立了mozilla组织(为什么叫mozilla?因为网景浏览器对外虽然叫网景,但公司的内部代号就是Mozilla,意思是Mosaic Godzilla Killa,Mosaic的哥斯拉杀手。网景的吉祥物也叫Mozilla),把所有网景的软件开源,改为自由软件。mozilla组织开发出了mozilla套件(包括浏览器、邮件客户端等)。在美国在线年裁掉大部分员工、撤掉网景招牌之后,mozilla的成员和志愿者成立了mozilla基金会,2004年开发出了浏览器firefox(最早叫Phoenix,但因为版权有纠纷,所以改为firefox)。

firefox和当时的IE相比,绝对是一股清流,IE 有的功能它有,IE 没有的功能,它也有,比如标签浏览,弹出窗口,下载管理器。之后的版本里,它又迅速更新了谷歌搜索栏,侧边栏,主题,密码管理器等功能。此外,它还有大量的第三方扩展,提供你能想象到的各种功能。直接把IE秒成了渣渣。此外,它的安全性也是漏洞百出的IE不能比拟的。巅峰时刻,它甚至悬赏500-3000美元,请大家捉虫。

如果不是当时很多网页不符合W3C规范,导致非IE浏览器渲染出来格式不对,可能当时IE已经被干趴下了。尽管如此,到2009年,firefox的全球份额也达到了29%,某些国家甚至高达86%(不过在天朝,firefox似乎一直不瘟不火。就连名字都翻译错了,因为firefox的官方解释,是小熊猫,却被翻译成了火狐)。Gecko内核,也成为当时很多第三方浏览器的默认内核(IE的内核Trident,基本上就是个废柴了)比特反指纹浏览器好用吗。

眼瞅着firefox十年媳妇熬成婆,要翻身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google入场了。chrome在2008年横空出世。带着google的光环,同时又学习firefox的方式,在开源的K HTML引擎和webket引擎(苹果在K HTML的基础上优化的版本),放出了开源版本的Chromium作为试验品,功能试验成功,便加进商业版的chrome,短短几年,chrome佛挡杀佛,鬼挡杀鬼,从2010年开始,chrome不但抢IE的份额,也抢firefox的份额,到现在,chrome已经一家独大,其他人家苦苦支撑而已。webkit内核(后来升级到Blink),也成为事实上的标准。

眼瞅着IE被chrome赶尽杀绝,微软再也坐不住了。2015年,微软推出了edge浏览器,使用从IE的trident内核升级而来的EdgeHTML内核。结果仍然被秒杀。在走了几年弯路之后,终于在2020年,放弃原有内核,迁移到chromium平台(blink排版引擎+V8 JS引擎)。Edge浏览器随之步入正轨,市场份额开始稳定上升。随着WIN11的发布,edge进一步得到助力,到2022年,已经反超firefox,跃居第二位,逼近10%的份额。

至于safari,起步于乔帮主重归苹果之后的2003年,是基于KDE的KHTML引擎重新开发的浏览器。目的只有一个,彻底取代Mac上的IE。就如同苹果的其他软件一样,safari和苹果硬件的占有率密切相关。苹果电脑卖的多,safari的占有率也跟着提升亚马逊专利候鸟防关联浏览器。近些年mac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safari也越来越步入主流。google当年刚加入浏览器市场的时候,所用的webkit内核,就是safari在KDE的KHTML内核的基础上修改的。(不过现在又分道扬镳了,苹果主导的标准是webkit2引擎,而谷歌主导的是blink引擎)

最让人可惜的是opera。来自挪威的浏览器,1995年便开始步入浏览器市场。当时有自己独有的内核presto,对低配置电脑的支持特别好。最早开发出标签式浏览,最早加入鼠标手势,最早加入搜索框,最早加入页面压缩技术,最早加入页面缩放功能,简直是当时浏览器中的战斗机。可是市场开发似乎一直做得不好候鸟指纹浏览器教程下载,一直是收费软件(从2005年才开始免费),从来就是一个小众的浏览器,份额从来没超过5%。到2016年,被360收购。2018年,依靠手机端的份额,在纳斯达克上市。只不过,现在的opera,已经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当时的创新。从2013年弃用presto引擎开始,就变得不好玩。到2016年卖给360,已经泯然众人。我用了五六年的主力浏览器,就此分手。

还好,原来opera的创始人卖掉公司之后,在2015年,自己又出来创立了vivaldi。延续着opera的精神内核。功能强大而又快捷如飞的浏览器,一如既往的让人心旷神怡。opera原有的功能,都能够找到,而且更好用。我现在的主力浏览器。

Otter(水獭浏览器),也是opera的继承者之一,号称重现经典的opera12 UI的浏览器。

猜测所谓的other当中,除了vivaldi和otter,应该还有yandex,来自俄罗斯网络巨头的浏览器,功能很强大(Yandex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搜索到海外未过滤信息且未被屏蔽的搜索引擎),不过用户局限在俄语和极客圈子里。其他很多国家,也都有本国巨头推出的浏览器,比如韩国的whale(Naver旗下),越南的CocCoc(CocCoc是越南本土的搜索引擎)。

那国内的电脑浏览器市场,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同样是根据Statcounter的统计,2022年3月,国内电脑浏览器市场份额如下:

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的是,chrome竟然占比第一,看样子,中国网民也与世界接轨,不那么容易忽悠了。仔细想想,可能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机变成了主要的上网工具,电脑主要变成生产力工具了,电脑的用户群,不像前智能手机时代那么低端化了,基本都是白领了,电脑常识要提升好多了,对360之流有本能的抵触了。但是不能直接安装扩展,是chrome无法继续走强的隐患。

依靠流氓,360手握安全浏览器和极速浏览器,依旧能够排名第二。把从opera、世界之窗等浏览器收购而来的技术用于自身,360的浏览器,尽管技术不差,但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

edge排名第三,看来好多人还是有什么用什么,既然系统自带的浏览器从IE换成了edge,那就用edge吧。还好现在edge越来越好用了。

QQ浏览器排名第四,而且份额连10%都不到,看来QQ用在软件命名上,总是带有一种低龄化的特色。作为最早的第三方浏览器之一,QQ实在是不怎么争气。

firefox第五,比我想象的要高,看来中国版的firefox推广了这么多年,还是留下了一点影子。只不过,中国版的firefox,一如其他软件的中国特供版,基本是一个两头不是人的怪胎。

搜狗浏览器排名第六,其实搜狗已经完全被腾讯收购了,搜狗浏览器,应该和QQ浏览器没有太多本质差别了。张朝阳老板手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也还是没保住。

国产浏览器最早的历史,起步于1999年。IE时代,因为IE不支持多标签浏览,资源占用还特别大,所以changyou基于IE内核,发布了myie浏览器。支持多标签栏浏览,链接默认在新标签栏打开,还有很多其他增强功能。

2000年,腾讯在QQ当中,也集成了腾讯浏览器(TE),同样是基于IE内核,同样支持多标签浏览。不过腾讯浏览器并不是单独的程序,而且腾讯的目的,主要是让QQ去实现当时比较火的在线聊天室功能,多标签可以实现同时在多个聊天室聊天。

2003年,myie停止开发(据说changyou因为练FLG被抓了)。一些爱好者在myie代码的基础上,进行了后续开发。比如myie2、greenbrowser、世界之窗等。其中最出名的是陈明杰开发的myie2,也就是后来的maxthon。

与此同时,腾讯也将浏览器从QQ中独立出来,改名叫Tencent Traveler,简称腾讯TT。不但完善了多标签浏览,而且加入了换肤、鼠标手势、自动填表、广告屏蔽等功能。

2006年,maxthon2.0发布,除了多标签浏览等基本功能之外,界面配置、收藏夹同步、资源嗅探、翻译、截图、下载管理器等新功能一起亮相,震惊业界。乃至于微软都派专门的工作组一起修复bug,还邀请傲游参加了2006年的CES展。傲游的市场份额一度飙升到将近20%。能略微和maxthon一战的,大概只有凤凰工作室开发的世界之窗。

2008年,搜狗输入法已经获得巨大成功。它抓住了一个傲游的软肋:容易卡死,推出了号称不卡、不死、不崩溃的搜狗浏览器。傲游之所以会容易卡死,因为当时随着带宽的增加,网页中的图片越来越多,打开的标签一多,占用的内存就越来越多,导致浏览器崩溃。而搜狗采用了多任务异步浏览技术,让每个标签页独立运行,从而避免单个标签问题导致整个浏览器崩溃的情况发生。

与此同时,360携杀毒软件之威,也杀入浏览器市场,它们和世界之窗合作,推出了360安全浏览器,采用沙箱技术,可以彻底避免网页病毒、木马的侵害。而且因为做杀毒软件,它们自己就有庞大的恶意网址库,可以主动拦截。360浏览器因此风生水起(老周的名言:看日本动作片是压抑不住的需求,既然有这个需求,我们就想办法解决它,而不是当它不存在)。

傲游随即迎战,也换成了多线程架构。并且紫鸟浏览器亚马逊防关联,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卡死问题,2009年测试推出了世界上首款trident(IE的内核)+webkit(chrome和safari的内核)双核浏览器(因为卡死的根本原因,是IE的内核问题),从根源上彻底解决卡死问题。但是就在准备推出正式版之前,搜狗抢先一步,发布了正式版的双核浏览器,可以智能切换内核,并且改名叫搜狗高速浏览器。360随后也进行跟进,收购了一直合作的世界之窗,推出了360极速浏览器。腾讯也跟风,换成双核,并改名为QQ浏览器。傲游在多重打击下,浏览器越来越臃肿,又来了几次激进的更新,逐渐没落。我用了几年的主力浏览器,就此放手,改用opera。

但是,随着chromium项目的成熟,浏览器开发的门槛急剧降低,只要在chromium基础上套个壳口就行,而360和搜狗的日进斗金,又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流氓软件和巨头们纷纷加入,竞争开始变味。不再以功能取胜,而是以流氓和资本取胜,国产浏览器第二次大战开打。和第一次大战不同的是,本次的玩家基本都是大佬,而不像第一次大战,基本以草根为主。

首先是2345。这个奇葩的存在,在它面前,360都得号称自己是小清新。流氓软件集大成者2345,在2010年推出了2345浏览器,凭借预装市场的返现和病毒传播(这个是真的病毒传播),开始到处攻城略地,然后绑定首页变现。仔细一查,这货竟然还是上市公司。它的大股东,是上海交大教育。上海交大教育的大股东,是上海新南洋。上海新南洋的大股东,是上海交大和上海市国资委。

然后是百度,在2012年也推出了百度浏览器。砸了很多钱进去,但一直没什么起色,一直挨到2019年,终于停更。

然后是金山,在2012年,也推出了猎豹浏览器,学习360的二级火箭模式。靠着炫酷的外观,圈了一波粉,然后靠着抢票营销,又火了一波,但是一直就没超过1%的及格线份额。

然后是UC(阿里旗下),在2014年推出电脑版。折腾了几年,没激起什么浪花来,在2019年停更。

这一批浏览器,功能基本上是抄抄抄,大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怎么变成默认浏览器,怎么锁定乃至篡改浏览器的主页变现,怎么捆绑全家桶软件,怎么添加开机启动,怎么弹窗,怎么让你卸载不了上,至于易用性,比原生的chrome强不到哪儿去。

当然,这一阶段,依然有不满大公司的散兵游勇们。比如前一阶段的霸主傲游,比如星愿浏览器、百分浏览器、小白浏览器、云起、猫眼等一系列民间浏览器。

星愿浏览器,号称是大学生都爱用的浏览器,依靠抖音和B站进行推广,主打漫画搜索、漫画阅读和购物比价,北京天之歌者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好像是不知名的小公司。

百分浏览器,颇有当年世界之窗的风范,可惜迫于生计,非要联合垃圾公司做强制启动页,有点自寻死路的节奏。尽管可以关掉,但你这样干,和360、2345就没什么差别了,大家为什么还要用你。

小白浏览器,现在主打全动态屏和分屏浏览,另外还开发了网吧专用版,据说用户有400万了。

比较可惜的是当年的世界之窗,在被收购之前,绝对是一股清流,体积很小,占用资源也很小,速度还很快,可惜,被360毁了。停更好多年了。

一点浏览器是搜狗浏览器推出的,号称是全球最小的浏览器,只有0.6M。主打右键可以直接关闭(这算很强的功能么?不懂)。难道是搜狗被腾讯买了之后,搜狗浏览器事业部的人知道末日快来了,所以提前准备后手,就像当年的网景一样?

国内剩下的这一票浏览器,和opera、edge一样,都是基于开源的chromium套壳,就看谁能做出新鲜功能来了(为了兼容IE,大部分都是双核)。也许他们都不差,但是一想到他们没有下限的推广方式,我就捏着鼻子绕着走了。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