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量代理ip
非遗传承的未来发力点在哪?如何创新非遗业态激发新消费?近日,江苏全新打造的文化品牌——2024首届“非遗生活荟”在南京市玄武湖公园成功举办。4天时光,名师大家、非遗新锐、非遗爱好者从各地赶来,共赴一场非遗的专属盛会。活动虽已落幕,然而在老与新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关于非遗的无限想象还在不断发酵……
沈绣又名仿真绣,是以创始人沈寿命名的苏州刺绣流派。沈绣展位一字排开展出的水韵江苏系列作品十分醒目,包含了苏州留园、南京夫子庙、南通狼山等以江苏各地地标为内容的刺绣作品。“我们的口号是成为东方美学的践行者,将刺绣与生活日用有机融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绣(沈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蕾介绍。
张蕾自幼随中国刺绣大师沈寿嫡传弟子——祖母庄锦云大师习绣绘画,精研刺绣四十年如一日,除了传承人的身份,也是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兼具理论与实践经验,她对非遗发展提出了一些期望。
“我认为刺绣不缺传承人,但是缺少好的设计人才。从绣品的制作、呈现展示到宣传推广,设计都尤为重要。”张蕾呼吁,“目前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工艺美术传统进行基础研究,希望有老师能够静下心来做这样的研究。”她还建议相关学科教师应该前往传承人工作室,有助于将理论研究与工艺实践相结合。“未来,非遗如果能够完成这两项工作,那么将非常有价值,推广会更容易,普及率也会更高,喜欢的人也会更多。”
活动现场,一个巨大的“榫卯”结构空间成为焦点。这是集中展示江苏非遗精髓的核心展陈空间——“大师‘荟’客厅”,由知名设计师王一川设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精细木作技艺”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雷勇制作。雷勇介绍,该空间取名“空无”,无论是顶部向外延伸的千根细管,还是整面墙的凳子腿,都是为了营造出密密麻麻的针状一齐向外的气势与力量。“这意味着木屋内的人向外排解压力,好似禅房,在木屋内静心修行,可以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希望非遗传承更多地面向年轻群体,我们试图找到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用更当代的表达方式,让非遗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谚语“没有金刚钻不限量代理ip,别揽瓷器活”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在老炮焗瓷的展位上,江氏锔瓷、漆缮双非遗传承人江伟以自己的一件件作品向记者介绍起了这门小众手艺。破裂的瓷器通过“芝麻钉”和“霸王钉”穿过瓷器,将裂痕重新粘合在一起。“霸王钉”是江氏家传手艺,原本用于修复水缸,如今江伟将它用于修复较厚的瓷器;“芝麻钉”只有芝麻的三分之二大小,他告诉记者,一个“芝麻钉”耗时大概一个半小时,适合修复比较薄的瓷器。现场,江伟拿起一个波如蝉翼的锔瓷小杯,向内倒入茶水,点滴未漏。凭借出色的修复绝活,江伟成了很多瓷器名家、名企的指定合作伙伴,也开拓了一条商务代理之路。
徐州香包展位上,工作人员展示的徐州香包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英的代表作“针棒香包”,引起了围观。徐州香包已有2000多年历史,以中药材为内料,具有防感冒等功效。作为家族第五代传承人,孙歌尧从奶奶王秀英手中继承衣钵,大学毕业后,创办了“歌尧”品牌IP,跟着奶奶带动村民传承香包文化,致力于把小香包做成大产业。2023年,在孙歌尧和奶奶王秀英的带动下,当地600多位村民实现创业和再就业,全村香包产值突破1000万元人民币。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孙歌尧独创了编锁套针、明暗花针、“快塑”香包3D定型法等技艺,将现代生活元素融入香包制作当中,同时抖音直播等线上方式让更多青年人感受到非遗魅力,让徐州香包成为“文化记忆包”。“今年的目标是翻一倍,让乡亲们的‘荷包’更鼓。”孙歌尧颇有信心地说。
“00后”玉雕师、苏州云梦泽玉雕艺术馆主理人陆颖怡出生于中国工艺雕刻之乡吴中区光福镇。爷爷从事玉雕,父亲也从事玉石业务,2016年刚初中毕业的陆颖怡也走上了玉石雕刻之路。求学期间,为了继续研习玉雕,她频繁往返于学校与家乡,经过五六年玉石设计和雕刻技能的积淀,今年大学刚毕业的她已经成为品牌主理人,从事全品类首饰设计和制作,且收获了不俗的经营成效。谈及品牌主理经验,陆颖怡表示,年轻人都喜欢新潮的东西,在款式创作和作品陈列上都要有所创新,也会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定制;同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只有静下心来,从玉器的制作、设计、文化积累和创新等方方面面,潜心钻研这项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技艺,才能把它做好,从而传承下去。”
名家有风韵,新锐有力量。作为新时代下的非遗传承人,他们不仅仅是“守艺人”,也成为新业态创造者、产学研的推动者。新老合力,为非遗创造出更亲切的文化语境和更新颖的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