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代理Ip的地址怎么填写
日前,“极越汽车大面积裁员”的消息在网上流传。一时间,惹得众人议论纷纷,似乎又一家新势力走到了“穷途末路”。
对此,极越汽车法务部回应称,公司经营一切正常,有人在网络上散布关于极越管理层及经营方面的不实言论,该等传言已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了恶劣影响,并将追究法律责任。
站在局外视角来看,极越裁员或许是存在的,但并不像一些声音传递的那样恐怖,并非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毕竟,如今的大环境下,战略调整、组织优化、业务聚焦,是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进行的动作。
1、虽然门店总量仍不太多,但10月-12月门店在持续扩张。已经从国庆节的80多家,增长到11月的120家,12月底要到140家。重要的是,截至目前,没有任何门店关闭。
2、销售板块比较卷,确实存在较快的人员变动,按照月度业绩进行“优化”。依照消息源的原话陈述:极越销售部门的目标是打磨更有效率更有战斗力的团队。
3、产品阵容聚焦,不走多车型无序扩张。除了已发布的车型外,极越的多个新车型预研阶段完成后暂不推进。跟整车制造相关的工程、质量等团队可能会比较焦虑。相应的项目调整已经持续了一两个月,部分员工已经比较“清闲”,或许有较大调整。(车型阵容:目前已经有极越01、极越07、极越ROBO X,将进行战略收缩,优先聚焦在极越01、极越07两款车型)
4、极越内部变化手机代理Ip的地址怎么填写,自吉利的《台州宣言》起,已经在准备一个“飞渡计划”,其核心就是“瘦身和聚焦”。极越的路径就是主攻智能化长板,提升自研能力,补齐营销短板,提升营销和终端销售效率。
关于聚焦,确实有据可依。从年初开始,极越已经喊出了“为自动驾驶而生”的口号,智能化长板也一直是极越最大的抓手。最近,极越的整车和订阅服务销量确实可圈可点,10月整车销量第一次突破了3000台,11月维持在2485台。智驾软件销量上来说,其官方售价2.99万元的高阶智驾包ASD的付费买断率达到了43.5%,加上付费或者赠送订阅的软件激活率高达96%。极越主打的纯视觉智驾ASD在“中国智驾大赛”的总成绩上,一直排在榜首。而且,从一个年度OTA更新效率榜单上来看,极越也是行业领先,基本上月月OTA。
纵观行业,这已经是今年第“无数次”在新闻中看到“裁员”二字了,且范围不仅限于汽车行业。先不论极越这次裁员传闻的“规模”,2024年汽车行业的“卷斗”早已不可开交,多一条、少一条裁员新闻,也不影响“寒气”已经传递到了每个汽车人身上的事实。
随着竞争加剧,新技术迭代加快,市场环境的变化也瞬息万变。“以不变应万变”显然不现实,已经有不少企业验证了这一点。相反,大家都知道主动的储备过冬才是王道,根据环境积极进行战略调整才是正解。
据相关机构统计,汽车制造业的利润率仅剩4%。从企业裁员到关闭工厂,从员工降薪到向供应商压价,从代理公司欠款到新势力破产,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年的汽车行业,那一定是——降本增效。
实际上,能够做出降本增效举措的企业已经属于淘汰赛中的强手了,那些躺平的、摆烂的早已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或者退出中国市场。看看前两年的铃木和雷诺,再看看爱驰、威马和天际,有些是经营不善,有些是心术不正。
总之,中国市场经过了从增量时期到存量时期的过渡后,已经过滤掉了相当一部分公司。剩下还留在牌桌上的,可以说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今年以来,多家巨头公布战略转型,主旨都离不开集中资源、提升组织效率等关键词。比如,吉利9月份发布的《台州宣言》的关键词是“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李斌在上周蔚来汽车十周年内部讲话中,要求团队围绕基本经营单元,对经营结果及时复盘并持续改进;广汽集团则在10月底宣布加强自主,从战略管控转向经营管控,集团总部还从珠江新城CBD搬到了番禺,与自主版块形成高效联动。
不难发现,这些战略宣言和复盘行动的背后,无一例外伴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人员的变动。事实证明,上至500强、下至创业公司,企业发展从不是一马平川,“筚路蓝缕”才是主旋律。
放眼全球,汽车圈的战略调整更是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包括4家车企以及4家零部件巨头在内的8家企业,将在欧洲累计裁员约5万人。
存量竞争,此消彼长,智能电动浪潮的势起,一定伴随着燃油时代巨头的衰落。不过,同样是调整,与这些跨国巨头被动裁员不同,中国新造车公司的主观能动性和执行效率都更高,后者的人员调整更多是为了优化业务、聚焦主线而主动提出的改革。
极越背靠吉利和百度两大巨头,资源丰厚;且拥有与友商截然不同的新奇造车思路。它既有吉利高水平的造车品质兜底,又有百度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壁垒形成差异化竞争,它为当前同质化的智能电动圈带来了新的想象力。
但同时,极越也正在向汽车行业的前辈们学习,吸收这些穿越了多个盛衰周期的老法师们如何在这百年一遇之大变革中“各显神通”。既然在风雨飘摇的大环境中,各家巨头都选择集中资源,降本提效,调整组织,那极越选择“顺势而为”,作出顺应行业的调整准不会错。
如果没有新势力,传统巨头不会迫切地向智能电动化转型。不得不说,中国智能汽车的突飞猛进离不开“蔚小理”、小米、极越等所有新势力的共同努力。
关于这一点,看看德国汽车祖师爷们如今的智能化水平和中国本土智能汽车做个对比就能得出答案。是谁落后了一个时代?又是谁形成全面碾压态势?
从2021年公司成立,到2023年8月发布极越品牌,再到10月份首款车型极越01上市,速度不可谓不快。
无论是拥有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ASD高阶智驾,还是遍布于车身内外的设计巧思,都让极越的产品与千篇一律的大中控屏+仪表盘的产品形成区隔。
再比如,2024年被称为“端到端元年”,大量车企开始在该领域发力。而极越则在更早之前就坚定了纯视觉+端到端的路线,其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无疑具有更前瞻性的理解。
在坚实稳固的技术底座上,极越目前已经推出极越01、极越07(含Passion版)、极越ROBO X等丰富的产品阵容。
事实上,极越汽车不仅在科技上拥有相当高的护城河,在市场表现方面也正在逐渐步入正轨。11月份,极越品牌交付量再创佳绩,达到2485台,且1-11月累计交付已经超过1.4万台。
目前,极越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认可度正在迅速提升。其中当然有极越CEO夏一平化身“夏一拼”亲自下场直播的功劳,但归根结底,这离不开极越产品过硬的综合实力和行业的广泛认可。
同时,渠道及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也让品牌口碑持续上涨。截至11月,极越全国门店数量已接近140家,覆盖40+主流城市。
虽然,极越的销量表现离其他品牌还有差距,但对极越自身来说,已经逐步稳住了阵脚。极越的“各项指标”都在改善向好,但正如古话所说“天晴更要修屋顶”。
极越要进行组织调整,也是基于对环境的预判进行的未雨绸缪。这不仅不该被看衰,反而更值得被鼓励。套用某合资车企大佬的一句话——“改变总比不变好,早变总比晚变好”。
造车就像人生,它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造车没有一劳永逸的黄金动作,也没有百战百胜的标准公式,汽车行业需要的是长期主义战略和坚持下去的定力。
认真造车的企业,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场——即便成熟方案就像自助餐那样摆在面前却偏要另辟蹊径的“奇葩”;是拥有“慢慢地平稳上升,比雨后春笋好得多”这种格局思维的门店店长;是脸上摔破了皮仍然坚定亲自下场营销直播的CEO。
从年初的渠道改革、CEO亲自挂帅营销开始,这家公司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改革动能和魄力。可以说,极越的改变早已是“过去完成时”,当然还有“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