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看不到某人的头像
最近几年,苦高昂婚恋成本久矣的中国男人,开始把目光对准欠发达国家的外国女性。互联网上,“开眼看世界”、“金发碧眼洋妞不要钱”、“洋妞运动”等恶臭论调层出不穷,这些人口口相传,外国女人不仅年轻漂亮不孤傲,还不要彩礼,恋爱也AA,比找中国女孩划算太多。
过去三年,本文作者康堤断断续续在中亚旅居过大半年,恰好经历了疫情开放后的出境潮,见证了部分中国男性荒唐无序的海外婚恋择偶经历。
在他们眼中,迎娶欠发达国家的女性,不仅经济成本极低,还能得到观赏价值、生育价值更高的妻子。毕竟,混血孩子不仅颜值高,在国籍上也能有双重选择,还有机会通过华侨生联考,低分入读国内名校。
这些男性的求爱方式,也映射出他们在婚恋教育和亲密关系教育上的匮乏——他们在社交账号上给外国女性发骚扰信息,鼓吹“女 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生孩子”,叫嚣“这个价格能买xx样的女孩了”……
小七是我做短视频账号之初,从吉尔吉斯斯坦的孔子学院找来的学生兼职。前一天,我在抖音平台上发布了小七的视频,她在镜头里身穿汉服,浓眉深目,睫毛稠密,长发飘飘。视频发布后不到12个小时,播放量已经超过了100万。隔了一夜,后台粉丝数和互动数还在蹭蹭蹭往上涨,播放量大有破500万的势头。
评论区里,大家争相讨论女孩儿长得漂亮像中国人,拿李白出生地也是吉尔吉斯斯坦来找话题,有人更是科普起了中亚以前属于中国的历史。留言中,也有一些关于俄语学习,当地工作机会的咨询,以及欢迎来中国游玩的殷切邀请。
当然,更多的画风走偏到了“你们那里彩礼多少钱”、“要不要嫁来中国”、“听说你们那里能抢婚”、“能不能给我生个儿子”、“在吉尔吉斯斯坦男人能娶几个老婆”等粗暴赤裸的问题上。
汹涌而来的评论看不见头看不见尾,我和朋友一面嫌弃这些人如蝗虫过境般现我们中国人的眼,一面又不住感慨“漂亮脸蛋果然是世界的通行证”。
账号创建不到一个礼拜,已经吸引了小两万的粉丝,按照行内的说法,起号算是成功了。我给这条视频的主人公小七再次发了消息:妹妹,你要好好学习中文,明年你说不定就是中国的大网红了。
做短视频纯粹是误打误撞,我来吉尔吉斯斯坦本来是为了其他事儿。在一次和本地华人老板刘总吃饭时,他听闻我有传媒经验,说愿意投资我做个短视频账号,想以后做贸易用。我空闲时间较多,经济上也有压力,便接受了这份临时工作。按照对标账号“非洲十年”的模式,我开始从本地几个孔子学院找有中文基础的女学生做兼职,小七便是其中之一。
小七也没想到,“长相普通”的自己居然受到这么多中国人的喜欢。她出生在重男轻女的游牧民族,家里一长串女孩加一个弟弟是标配,小七就是这种组合里的老大。从小,家里把大多数注意力分给了弟弟妹妹们,她从十几岁开始,一边打工一边读书,珍惜每一次赚钱的机会,比如我提供的这份,“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的抖音兼职。
视频下面,一些太过冒犯的留言我删掉了,剩下不太礼貌的我也提前为中国人道了歉。小七反倒是大手一挥毫不在意,很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
播放量还在一往无前的突破新高,800万、1000万、1200万……我们的粉丝也来到将近5万。毫无疑问,小七已经在中亚华人圈里小有名气了。她的同学把视频转发到班级群里,走在路上老有中国男生要她的微信。后台雪片似的信息她看不到,我不胜其扰。
有一天,小七很认真地问我:什么是开眼看世界。我不知道该怎么跟小七解释国内农村男人的求偶困境,他们对“洋妞”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只能敷衍她说,就是大家都很喜欢你的意思。
那一时间,我感觉这像一部黑色喜剧。乘着“开眼看世界”浪潮,小七被流量选中,精准推送到了1300万中国单身男网友的手机屏幕里,假如有一天,小七真成了短视频平台上的超级网红,她也成为了这些男人们审视、物化的对象。
除了小七,我这个短视频账号招聘的五六个吉尔吉斯斯坦女孩,都不同程度地被中国男生的“热情”侵扰过。
有一次我们出去玩,我惊讶本地女孩灵灵发朋友圈居然用中文。她解释说因为有很多中国朋友,方便沟通。
我点开她的微信一看,60多个好友里三分之二都是男生。不会交学费住宿费、想学俄语、想找本地翻译……这些男性要联系方式的理由五花八门。
其中一名男性我认识,是我们公司之前的实习生。我知道,他在国内有女朋友,搭讪灵灵时,他来吉尔吉斯斯坦已接近1年,居然以找不到教室为借口,要到了灵灵的联系方式。加上灵灵的微信后,实习生又提议两人多沟通,互学中文和俄文。
征得灵灵同意,我翻了下两人长达几十页的聊天记录,结果发现,实习生的话题,全围绕着灵灵各种隐私的打探,以及自我吹嘘:
“我和你说,比什凯克的那种李宁商店,我家在江苏开了四个。”(备注:比什凯克为吉尔吉斯斯坦首都)
微信对话里,实习生发的信息全部用中文。我惊讶于他的勇气,俄语一句不会,拼的就是谁敢开口谁气派。
前几天我在乌兹别克旅游,碰到一个陕西男生,话还没聊两句他就跟我们道出了此行目的:听闻乌兹美女天下闻名,这趟是来找对象的。他侃侃而谈态度傲慢,说自己在西安有几套全款房,做什么买卖,乌兹的找不上他就去非洲,比中国穷的地方都是他的择偶半径。还布道真理般跟我们苦口婆心,“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生孩子……”听得我和玩伴都对他翻了白眼,赶紧告辞。
回来后,我把这件事当玩笑分享给刘总。结果他说,这种事最近几年在中亚可不算少。他很多周围做生意的朋友,都是“国内红旗不倒,海外彩旗飘飘”。有一些女方是知道的,有一些纯粹是被骗了,疫情一来男方跑路回国。
有一阵子,大使馆门口经常有本地女人抱着孩子要办中国签证,扬言要带孩子回去“找爸爸”。还有一些能狠下心的母亲,让孩子学些“你好”、“谢谢”来向工作人员证明这是你们中国人的后代,索性扔在大使馆门口不管的。“真是丢尽了我们老华侨的脸。”
其实世界范围内,有漂亮女孩的地方,都有中国男人执着追爱的身影。俄乌冲突爆发后,短视频上就掀起了一股中国男网友“收留心碎乌克兰女孩”的风潮,规模庞大不受控制whatsapp看不到某人的头像,连累在乌华人也被仇视。
在中东,也上演着这一幕。前几年我采访了一位在叙利亚创业的曹总。他公司收留了一个语言不通、身无分文、浑身更无一技之长的中国老大哥。这大哥来自甘肃,从网上看了新闻,说叙利亚战争以后,男女比例失调,大量漂亮女孩着急找不到对象,只要给不到2000美金就能带回家。
大哥老光棍一条,着急找媳妇,愣是找人办了张邀请函就杀到了中东。结果来了之后傻眼了,语言不通,寸步难行,连钱也换不了,寻爱大计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曹总收留了之后出于恻隐之心,开始给老大哥介绍媳妇儿。大学生、小寡妇、姐妹花,还有离异的,哪一个配他都绰绰有余。岂料50多岁的老大哥眼高于顶,他的条件是:18岁,大学学历,处女。
更令老大哥失落的是,跟中东女孩相处几天后他发现,人家结婚不仅要有恋爱基础,要看男方家庭情况,还得订婚,举办婚礼,和中国一样得有彩礼,该少的一样不少。
与预期背离,老大哥不但舍不得开销,还振振有词挑上了:网上说这个价格都能选处女了……气得曹总也不再管他。
这个世界不欠任何人一个老婆,但并不能因此忽视基层社会里沉重的婚恋负担。在性别比例失调的偏远地区,彩礼几十万非常普遍。
前阵子爆火的王婆到江西说媒,也被38.8万的彩礼震惊。在我老家山西农村,彩礼也节节攀升。十多年前我上高中时,听说村里有人出嫁要了10万彩礼就很多了;等到我上大学,不少认识的玩伴结婚就已经拿到了18万,20万,22万等数字;我出了社会工作了几年,彩礼已经普遍到了28万,30万,三金也变成了五金。
这些数字代表的金钱实力,可能是一个家庭半辈子的积蓄。在农村,孩子结婚又是父母的责任。要是谁家有超过30岁还没结婚的大龄儿子,那准会被大家指责家长不上心、过日子没成算。
我叔叔家两个儿子,老大结婚买房子加彩礼、买车、三金、衣服、置办酒席等开销已经超过了60万,这些钱是一刻不停歇各种打零工凑到的;老二到了适婚年龄,由于有传销前科不好找对象。愁得叔叔婶婶快60岁的人了,每天见人就托给孩子说媒,不管女方模样品性如何,只要能相中儿子出多少钱都愿意。婶婶还忧心忡忡“实在不行二婚带娃娃也得找呀!”
可憎的是,高昂的结婚成本,并不能为女性争来平等与尊重。付出高额经济成本娶来的妻子,丈夫和婆家并不会因此珍视她们。她们依然是婚姻里被压迫的角色。
在西北地区很多农村直接管娶媳妇叫买媳妇。女人买回来就是伺候男人的,做家务、生孩子、洗洗涮涮、不听话就打。我一个表亲娶了我们省贫困县的女孩,结婚后,他一句话不顺心就打老婆。嫂子满身淤青的照片,我在抖音上刷到过很多次。
在他们眼中,女性不过是有生育价值的一个物件。所谓彩礼,便成了性别歧视的具象,女人只是一件可被定价的东西。在我们老家,一个西北农村,即便是智商有问题、身体有残缺的女性也不愁嫁。我最近了解到,残疾女性在农村的婚恋市场上居然很吃香,因为娶到残疾女性的农村家庭,还可以将她作为代孕工具来赚钱。
实在找不到老婆的男人,只能买媳妇了。我小爷爷因为天生残疾,50多岁了还没找到媳妇。家里曾托人给他找了个来自湖南的媳妇儿,没有人清楚湖南女人的过去。小爷爷这个媳妇儿,在家里待了没多久就跑了,顺带卷走了三四万的彩礼。
事情发生在千禧年初,这件事情给全家带来了巨大打击,从此“湖南家”成了我们那儿婚骗子的代名词,每每提及深恶痛绝,但谁也不觉得买媳妇有什么问题。
二十年后的今天,买卖婚姻的现象依然失序,且真成了“全球视野”。我朋友圈里有个福建老板,专门给老乡介绍俄罗斯、巴基斯坦的外籍新娘,价格15-20万不等,女孩19-25岁,广告上承诺包“不跑、包生孩子”,甚至“包处女”。
出于好奇,我忍着不适问他,娶外籍新娘的花费并不低,为什么客户要冒这么大风险找个不知根不知低的外籍新娘。
他连珠炮一样给我发了十多条长语音,数落中国女人拜高踩低、眼高于顶、又作又闹这里那里哪哪都不好……听得我冒火。
我问福建老板,为何更符合中国男性审美的俄罗斯女孩儿,迎娶费用反倒没有巴基斯坦的贵。那老板洋洋自得说这你就不知道了,俄罗斯文化相对开放,那里女孩多多少少接受过教育,有女权思想,过不下去还想着离婚,风险高。巴基斯坦就不一样了,民风保守,男人地位更高,女人嫁给谁认定了就是一辈子。对客户来说是更安心的选择,所以价格高。
“妹妹,她们巴不得嫁来中国呢!会说中文的都是当地条件好的,不然哪能轮得到,我是帮助她们改善生活……”他一副救世主的姿态。
以前,我总觉得上层社会冷血心狠,爬上去凭得就是封心锁爱的硬手腕。后来才发现,处于经济最底层的人群,对于爱情、亲情等感情的需求,是真的低。在生存面前,婚姻是充满功利的权衡。国男外娶,外女内嫁,抉择背后,投射得是他们对生存方式的相等考量。
在吉尔吉斯斯坦,一位在大学教书的当地女性,跟我们吃饭时就曾真情流露,说她最后悔的,就是当年没嫁给中国人。
我们后来才知道她何出此言。十几年前,她生下第二个孩子没多久,她前夫就跑了,不知所踪。这些年,她独自把两个孩子带大,经历了千辛万苦。这位老师是当年第一批学中文的吉国人,同班女生里,不少都嫁到了新疆,现在过得都比她强。相比之下,中国男人确实更有家庭责任感。
清醒而务实的中国男人们,也愿意找吉尔吉斯斯坦女人结婚。游牧民族彩礼多以牛羊计算,小七曾说,她们家乡贾拉拉巴德的彩礼是五头牛、五头羊、五匹马以及糕点布匹若干,核算成人民币也就三万多。在本地生活的大半年时间里,我接触了不少跨国家庭,基本都是中国男人-吉国女人的搭配,彩礼省了一笔,房子能住就行,车子不做要求。娶老婆便宜是他们最大的考量。
而且,不管是在中亚做贸易、搞旅游、跑货运,中国男人在当地找个老婆,便利程度会大大增强,更容易获得本地人的信任。
1991年就到中亚跑边贸的华人强叔就是其中之一,他说很多当年的老朋友后来去哈萨克、蒙古、俄罗斯等地发展了,只有他留在了吉尔吉斯斯坦,如今已经成了本地最资深的华人侨领之一。原因无他——和本地人结婚,家安在这里了。
对于这些中国男人来说,与本地姑娘结婚,不仅可以减轻经济负担,下一代也能获得教育上的优待。混血儿能学两国语言,长大后还能通过华侨生联考,低分入读国内名校。我们出租屋楼下的那对中吉夫妇,便是通过此种方式让女儿回西安某名校就读,还拿着一带一路中亚特殊奖学金,包学费包住宿,每月还能领3000元生活费。
更重要的一点,中国家庭在海外生活,一定程度能逃离内卷。海外环境相对散漫,补课的少,玩乐的多。我们每天下楼看到一群群的大人孩子在踢球、聊天、追逐玩闹,这种场景很少出现在国内工作日的傍晚。时间久了,我也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慢节奏的生活。
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对于大多数寻妻的中国男人来说,想要迎娶中亚女孩,享受当地的安逸生活,前提是通过语言关,愿意到海外定居,并且掌握在他国谋生的本领。话说回来,有这些条件的男性,在国内何愁找不到老婆呢。
也许对于中低收入男性群体来说,婚恋市场太残酷了,他们才把婚恋幻想寄托在外国女孩身上。他们当中不少人,对外国女孩抱着不切实际的期待,认定外国女孩就是不看条件,一心为爱的“单纯小白花”,这或许是父权社会里,男性最喜欢的女性角色——去社会化的,没有野心,没有城府,不谙世事的“清纯女孩”。
抖音上一个男生来吉尔吉斯旅游,花了十几天的时间,找了一个吉尔吉斯斯坦女友。两人感情你侬我侬,临分别时,这对恋人难舍难分,女孩则是一副送关抹泪的样子。上头的男生,很快又来到吉尔吉斯斯坦,还在中国大使馆开了单身证明,计划着跟“天命女神”结婚。结果,“天命女神”被人在短视频平台曝光,她怀了前男友(另一个中国男人)的孩子,急着给肚子里的孩子找爹。
这个短视频在本地华人微信群广为流传,还被群管理员当做反面教材,警示男留学生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同样的套路也出现在KTV。我一个朋友的学生去唱歌,认识了本地女孩。两人加上Whatsapp就用翻译器聊得火热。短短一个月,两人关系发展神速,言语间充满暧昧。其间,女孩借家人生病、自己被职场霸凌、过生日等由头花了男生不少钱。女孩一次次要钱的借口粗暴拙劣,周围的朋友都看不下去,劝男生不要转账,他还是义无反顾,一本正经地认为人家是国外的女孩子,怎么可能骗人呢。
其实,无论哪个国家的年轻人,追求真爱的还是占了多数,外国女孩对爱情,对伴侣也抱着很高的憧憬和期待。有一次录视频时,我想让小七描绘一下理想型,她脱口而出“很帅的,有钱的”,听得我哭笑不得,赶紧友情提醒她,在中国后者可不兴直说。
细细观察下来我发现,这些在马背上长大的中亚女孩,还是更喜欢外形又高又壮的草原猛男。能合她们眼缘的中国男人,在国内也不愁找对象的。
我也曾私下问过小七,那么多中国男孩子追求你,真遇到有钱的,有没有考虑过去中国生活。小七曾在中国做过一年交换生,就读的学校还位于沿海发达城市,所以她对中国印象非常好,也非常向往再来中国留学。只是,一想到离开家乡父母亲人,要永远留在中国,小七还是犹豫了。
“我想经常去中国玩,但最好生活在比什凯克。”尽管这个首都发展还比不上中国很多县城,小七仍留恋自己更熟悉的节奏。
就算是遇到真爱,当一对跨文化恋人走进婚姻,要面对的挑战并不小,除了语言、文化、种族的差异,还有生活里的柴米油盐等琐碎事项。
我们在比什凯克旅居时,住在楼下的中国年轻人找了个俄罗斯族女友,还生了个漂亮的大眼洋娃娃。刚认识这家人时,我和老公羡慕他们郎才女貌,宛若璧人。
住的时间长了,我俩眼里的滤镜被完全打碎了。平静的夜晚,经常被楼下传来的噼里啪啦声打破——孩子的啼哭声,俄族美女歇斯底里的呐喊声,伴随着被吓到的狗吠声。小两口的纷争连绵不绝,宛若热闹的多重奏每天上演,像世人诉 说婚姻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