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代理服务器网址
这个是真难,别说搞一套思想体系出来,就是一个人要能把自己吹过的牛逼落地就得经历九死一生,看看罗永浩的真还传就知道了。
我记得《明朝那些事儿》里有一段故事,说1905年5月,日俄战争到了最关键时刻,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海军中将罗杰斯特文斯基带领下终于赶到了对马海峡,此时早已守候在这里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东乡平八郎命令手下打出一面大旗,上书八个大字“皇国兴废,在此一战”,然后挥舰出击,一把“梭哈”,日舰排成U字阵型炮火齐鸣,把长途奔袭早已疲惫不堪的俄波罗的海舰队几乎全歼,在日俄战争这场赌局上笑到了最后。
打赢对马海战后,八郎成了家喻户晓人人敬仰的英雄,声望达到顶点,有一次庆功宴会上,东乡平八郎面对一片夸赞之声,含笑不语,只默默从腰间摘下一块腰牌放到桌上,大家凑过来一看,上面写着:“一生俯首拜阳明”
王阳明的思想在明末传播到了日本,成为重要显学,著名的德川家康家庙里最重要的一道大门,就叫“阳明门”。
包括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学者桑木严翼的书里也明确提到:“今人皆知阳明之学振兴日本,故日本军人有一生低首拜阳明之语。”
还有一个细节:今天浙江绍兴我们看到的王阳明墓其实是1989年一个日本的明粉儿跑过来筹资帮助修建的。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日本把王阳明炒得红红火火,还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而我们反倒没有那么看好王阳明,这是怎么回事儿嗫?
大概五六年前,我买过一套熊逸先生写的王阳明的书,他用的题目是“异端信仰下的典范人生”。其实就一句,因为阳明心学是站在当时主流的程朱理学的对立面的,属于异端学说。毕竟我们还是一个正统儒家思想占支配地位的国家嘛。
不过这些些王阳明又在社会上火了起来,好像身边很多人都能谈两句王阳明,一方面王阳明当然是最好的成功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是社交货币的需要。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小时叫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从小就是神童,出生也不一般,据说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出生,这当然不科学,但也能理解,典型的中国古代天命观嘛。
关于王阳明祖上,据说琅琊王氏也就是王羲之们都是一支传下来的。而且王阳明的祖上就出了不少神童学霸,王阳明爷爷、祖爷爷的故事都挺牛,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就是个学霸,考中了状元。
纵观小阳明的童年及成长,大概这样一句话比较合适,就是:“自带ETC的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就不用说了,五岁之前不说线岁随家人路过镇江金山寺便口吟七绝:“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想象之奇特、境界之壮阔让在场的大人们目瞪口呆!
不仅如此,明仔还胸怀大志,喜欢独立思考,觉得读书登第太low逼,成为圣人才是人生目标。随父亲来到北京除了读书还习武,到了十五岁,史书记载叫:“豪迈不羁……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小小年纪就经常一个人跑到居庸关外考察大明朝的边防情况…
正是因为喜欢独立思考,所以小王一生呢凡事都喜欢“杠一杠”,比如上面说的私塾先生告诉他读书是为了求取功名光宗耀祖,他立刻反驳,不对,我觉得读书就是要做圣人。
再比如十八岁时的时候,听一哥们讲述了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学问,小王不是虚心接受,而是首先想到杠一杠再说——为了验证“格物”理论,他居然一个人对着竹子“格”了七天七夜,后来啥也没发现,还大病了一场,身边人都合计这孩子脑子有点问题…
这里呢,多说一句,关于王阳明到底是怎么“格”的竹子,我个人一直也很好奇,有一个说法是,其实就是盯着竹子看,看了七天七夜,很有点行为艺术家的味道。因为没看出什么门道嘛,所以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件事儿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另一个狠事儿是,小王十七岁的时候结婚,当然也是包办婚姻了,娶得是他的父亲王华同朝为官的诸养和的女儿诸氏。可就在结婚当天,这哥们不好好入洞房,“春宵一刻值千金”嘛,却把新娘子一个人扔下,玩儿了个逃婚,跑到大街上闲逛,结果在一个道观里见到一个道士打坐,就和人家聊天,道士呢给他讲养生术,还教他打坐,于是他就和道士两个人坐到了天亮...
王阳明虽然是个神童不假,但仕途并不算顺。当然这和他自带ETC的性格有关。比如在小王二十二岁的时候,考进士没中,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就开玩笑说:“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但下一次科举一定能中状元,你要不让先试着给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结果小王当即提笔,刷刷点点就写完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大为赞叹。结果有不少人就说,这个年轻人呀太骄傲,目中无人,还是不要让这种人当官为好。所以第二次科举,又一次落地。王阳明的老爹开导他说,算了,别灰心,这次不中,下次再来,谁知王阳明哈哈大笑,说:“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王阳明这种杠精生瓜蛋子在官场混,下场可想而知啊,明武宗正德元年,王阳明因为硬杠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太监刘瑾,被刘瑾一顿胖揍——用得就是当时明朝最不像话的一种官员惩戒制度叫“廷杖”,说白了,就是拖到午门外打屁股,打了四十下,差点打死。打过之后,刘大公公还不解气,直接把王阳明谪贬到贵州龙场,当龙场驿栈驿丞。相当于从中央政治局直接给下放到乡招待所看门去了,你想想这落差有多大。他老爹王华也吃瓜烙,被赶出北京,给了个南京吏部尚书的闲差。
史书中记载,刘瑾还玩儿阴的,在王阳明下放的半路上,派人追杀。幸亏王阳明机智,假装跳水自杀,才躲过一劫。(阳明足以胜任心理学博士后导师)
反正怎么说呢 ,九死一生吧,来到了贵州龙场,和今天的最美多彩贵州不同,那时叫“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尤其龙场那个地方,当时还是属于未开化的地区,今天叫原生态哈。
王阳明呢,虽然初出茅庐就遭受重锤,但是绝不躺平、不放弃,不当佛系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踏踏实实干工作,移风易俗教化民众,结果工作成绩贼突出,深受广大群众爱戴。
而就在这个时期,王阳明也没有放弃思考,人生际遇、官场挫折,使他开始不断的反求诸己,对自己从小接受的思想体系,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这就是所谓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句话后面我会做解释)。于是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经历说来简单,但其实不易,很多时候人为了给自己提供持久的内驱力,需要一些有外在形式感的东西做配合。这就像我们听罗永浩讲他28岁开始学英语,为给自己创造一个悲壮的氛围,特意租了一间四面漏风的农民的房子,还从垃圾堆里捡了一张发霉的臭床垫一样。王阳明用的方法也是搞行为艺术,弄了一口大石头棺材拖到荒山野岭,每天就躺在棺材里,无论风霜雨雪许财狼虎豹,只把自己置身于天地之间。终于有一天,据说是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道闪电劈开石棺,王阳明从棺材里探个头出来,面对苍天瓢泼大雨,缓缓抬起双手放声大喊,我悟到了……
应该说,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后,基本就通透了,我经常开玩笑的说叫“打通了”,狂人的心性也开始收敛,人生正式开挂。正德四年闰九月,老王下放期满,被调到今天江西吉安做知县。第二年刘瑾倒台,老王又升迁到南京刑部主事,再过一年又回到了中央领导班子。
在中央工作期间 ,由于能力突出,老王被当时的国防部长(兵部尚书)王琼看中,推荐他当了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八府一州,简单讲就是江西、福建一大片。
当时,老王巡抚到这些地方治安条件极差,黑社会猖獗,武装抢劫割据一方,老百姓怨声载道搞得公安武警都没什么办法。于是老王出色的军事才能就有了用武之地,简单说吧,一句话,在老王神出鬼没狡诈异常的超级智慧下,打黑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老王也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神人。
之后就是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据说,当时消息传到北京,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只有国防部长王琼说,:“有王伯安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
果然,王阳明跟演神话差不多,在最初完全没有可能胜利,甚至没兵的情况下,靠着在心理学上博士后导师水平逆转大势,最后鄱阳湖一战把宁王抓了俘虏。至此,文武双全的老王人生功业达到顶峰。
后来陆续经历了父亲去世、夫人去世和续弦、创建阳明书院并留下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ip代理服务器网址。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也是今天理解阳明心学最重要的四句话:天泉四句。
最后在广西叛乱期间老王得了严重肺病,在返乡途中病逝于船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什么遗言,他留下了那句著名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当时服丧的队伍路过江西境内,当地军民都披麻戴孝痛哭声传出数十里,为王阳明送丧。
后来,于万历十二年,王阳明得享从祀于孔庙,当年那个“自带 ETC”的青年行为艺术家就此封圣。
王阳明一生太猛太精彩,这里只能蜻蜓点水。怎么说呢,老王从他当年搞行为艺术“格”竹子失败发现朱熹那套“格物致知”的理论不靠谱,到他龙场悟道,终于想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思想家如果把思想作用在客观事物之上是成不了思想家的,思想家只有把思想作用在思想本身才能成为思想家!
一个最重要的见识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其实是在一个无善无恶的自然世界之上叠加了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意义”世界,我们只要把自己的“意义”世界整理清楚,外在的美好的事物,成功的条件就会向你聚集,这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也就是知行合一。
再简单讲,你可以理解成吸引力法则,就是说你要想成一件事儿不是说先去找麦肯锡搞个咨询,学个商业模式然后写了PB去融资什么的,而是要先把自己的发心摆布好,安定住!(多说一句,这就有点佛教的意味了,而王阳明思想也确实受到佛教的影响)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意义体”,自然而然你所需要的外在世界能量就会向你汇聚,这也是为什么无往不利的王阳明常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那么,基于以上个人IP定位的共识,就可以进入落地实操,走向应用市场、丰富人设、演绎故事,从而接口今天的文旅文创场景。
因为王阳明太过显学,所以要有不同维度,比如从不同年龄时期入手,这就牵扯到阳明IP赋能的对象,比如浙江余姚需要打造一款阳明IP,很可能需要一个狂劲儿外露的少年神童王阳明的形象,若是浙江绍兴,就可能是一个一边讲学一边打仗的阳明先生,而如果牵扯到具体设计,也要有调性侧重,比如少年神童王阳明就要多一些谐趣,如果是阳明先生可能需要一些庄严。
总之一款名人IP形象,对后续资产化、商业化的开发是极度重要的,但事实上浙江余姚、绍兴、贵州在这个维度上,还存在巨大的空白。
一是“向上”,充分的精英化与殿堂化,这一部分主要是王阳明思想领域IP化的扩展,比如,要搞一个阳明小镇、阳明学堂、阳明文化综合体等,这可以天然与传统生活中的仪式化、精英化的部分相结合,向高端商务领域和国际商业交流体系拓展,也可以做“心学之旅”,譬如从余姚出再到北京、南京、贵州、江西……最终来到绍兴,每一站选取一个标志性意义场景进行情景化、游戏化研学。当然在元宇宙的逻辑里作为一个线上产品也是可行的,比如一个COS阳明的玩家型学者进入元宇宙,以即兴体验+讲解的方式一起来虚拟打卡阳明,也很性感。
第二就是“向下”,做充分的当下化、解构化,核心是让王阳明的生命体验的场景和今天的年轻人跨时空共鸣秒懂会意,比如利用他年轻时候喜欢杠一杠的性格对现实中一些不靠谱的理论或社会现象提供批评,从而生成可供传播的文化内容等等,只要喜欢,其他都是必然的,总之要做好跨时空的价值更新与价值转译!
下期这位呢,余光中说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一开口就是半个盛唐”,估计初中肄业都猜到了,但关键看我怎么给他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