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搭建服务器ip端口代理
2024年11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灯塔专业版等联合发布《2024中国音乐剧市场年度报告》,引起音乐剧圈关注和热议。
数据监测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全国音乐剧演出场次1.36万场,票房13.96亿元,观众人数582.13万人次,均较上一年有所增长。
其中,上海音乐剧票房占全国比重的56%,遥遥领先。从专业剧场到演艺新空间,上海各方齐心协力,共同筑起了全国最大的音乐剧票仓。
从盛夏到初秋,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在上海大剧院连演48天,59场演出实现100%上座率,创下8000万票房,观众97031人次,创造了中国音乐剧的市场新高度。
其中,约16%的观众是跨城观演,1%的观众来自境外,“为一部剧奔赴一座城”已从一句宣传语逐渐成为现实。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看“魅影”也成为外地游客打卡上海的一部分。
在世界音乐剧版图中,偏重歌曲、弱化叙事、追求诗意的法语音乐剧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也在中国找到了不少知音。6月,曾经两度登台上海文化广场的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重游旧地,连演22场,全面售罄。9月,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第四次来到上海文化广场,连演18场,开票即售罄。
近年来,上海文化广场竭力拓宽海外音乐剧的版图,追求多元化、多语种的音乐剧呈现,上海的演出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开阔。继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罗斯语后,12月,上海文化广场首次将触角伸向意大利语,引进了意大利音乐剧《卡萨诺瓦——威尼斯的情人》,将意大利风流浪子卡萨诺瓦的冒险故事再现于舞台。
“我们希望拓展上海观众多元的音乐剧审美,把更多符合中国人欣赏口味的作品介绍进来。”总经理费元洪说,上海文化广场选戏,不看语言、不看获奖,也不看票房、不看名气,而更看重审美能否和中国观众产生共情。
小语种音乐剧在中国首演,也意味着一定的风险。费元洪认为,语言并不是风险,一样是看字幕,“更大的风险在于,新戏没有知名度,如何去推广被更多公众知晓,并让观众愿意相信文化广场的判断。”
除了盛装而来的原版音乐剧,音乐剧版音乐会也在2024年的上海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浪——8月、11月、12月,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蝴蝶梦》《路德维希二世:国王归来》分别以音乐会形式登陆上海文化广场,总计演出43场,总能掀起全场大合唱。
《伊丽莎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大女主戏”,2014年首登上海,为中国观众敲开德语音乐剧的大门,也成为无数剧迷心目中的“白月光”。紧随其脚步,《蝴蝶梦》《路德维希二世》也纷纷来到中国首秀。
音乐剧版音乐会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华丽造型、精美服装,同时有着浓缩精炼的舞美,还有管弦乐队陪伴在侧,现场奏乐并烘托气氛。在讲述“童话国王”传奇一生的《路德维希二世》中,现场音乐更是由一支65人编制的中国乐团——上海新古典乐团奏响,气势恢宏。
音乐剧版音乐会并没有折损音乐剧的魅力。“这些音乐剧都是以音乐为核心来进行故事串编,做成音乐会有两个好处:第一,乐队在舞台上,观众会更加聚焦音乐性本身的表达;第二,剧目可以以一个相对可控的成本,顺利落地。”费元洪说。
三台音乐会都只需一天时间装台,这对音乐剧来说是不可想象的。2016年,德语音乐剧《莫扎特!》花了14天时间装台。《路德维希二世》更加复杂,德国福森的剧院是量身定制的,与新天鹅堡和周围山水之景融合交织,有着复杂的水台、转台和升降技术,极难展开巡演,而更轻便的音乐会加速了中国观众与之见面的速度。
从票房收入到观众反馈,三台音乐会迅速发酵出好口碑,带来超高复购率。尤其是《伊丽莎白》和《蝴蝶梦》,都在首演后的第二天带动了1200-1500张的售票,观众当场感动,超出预期,产生了大量的复购行为。
不过,也不是所有音乐剧都适合做成音乐会,“需要音乐性非常强,旋律美,大线条,故事隽永,值得深思。那些以导演或场景或舞蹈为核心的戏就不太适合。所以,真正可做音乐会的作品,只占音乐剧体量中的一小部分。”
除了引进西方音乐剧,2024年,中国原创音乐剧也在上海舞台迸发出强大活力。一批扎根在上海的民营音乐剧制作出品机构,千帆竞进,集中推出了一批首演新作。
其中,徐俊戏剧打造《麦克白夫人》,全英文演唱,以全新视角切入莎翁戏剧;染空间将“当代文艺青年的孤独经典”《海上钢琴师》搬上舞台;聚橙集团聚焦香港经典IP《无间道》,再现卧底风暴;剧伙音乐的新国风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犹如一匹黑马,被业内人誉为“最好的国产音乐剧,没有之一”…… 民营机构对于市场需求敏锐,也善于捕捉创作热点。
在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等地标性的大剧场中,大中型音乐剧此起彼伏。而在深入上海毛细血管的演艺新空间里,一批为小剧场量身定制的小型音乐剧,暗流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上演。
《2024中国音乐剧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全国票房排名前10的中文音乐剧中,《时光代理人》《嗜血博士》《#0528》《狂炎奏鸣曲》《阿波罗尼亚》均是诞生于上海的演艺新空间项目;而演出场次排名前10的作品,也都是演艺新空间项目,《阿波罗尼亚》更是高居全国第一。
2020年8月,由一台好戏制作的《阿波罗尼亚》在亚洲大厦首演,一炮而红。以此为始,上海音乐剧在演艺新空间里找到了全新的发力点。
“完全没想过火,最初也不是奔着火去的。”一台好戏副总经理袁齐说,2020年,常规剧院的演出受到疫情重创,他们转道写字楼去做演艺新空间的开发,倒逼出一个爆款项目。
这是一部“韩改剧”,原计划做成和韩国一样传统的镜框式版本,后来因地制宜做成了环境式音乐剧。现场只有114个位子。在灯光昏暗、复古风格的小酒馆里,观众绕着吧台而坐,和演员之间的距离不到一米,呼吸相闻,触手可及怎么搭建服务器ip端口代理。
2021年4月,一台好戏紧接着推出了《阿波罗尼亚》的前传《桑塔露琪亚》,故事发生地变成了小赌场,只有134个位子,依然受到热捧。
N刷的观众络绎不绝,一部剧连刷一百多场的人甚至很常见。两部剧也被戏称为“上海特产”,是进沪必看剧目,拖着行李箱、跨城追剧的外地观众占比约20%。
“歌曲好听,情节紧凑,舞台精美,角色有吸引力。”刷了七八次《阿波罗尼亚》的李小姐说。陈小姐为了“人质”李珏复刷《桑塔露琪亚》,“人质是剧圈流行的说法,意思是为了自己喜欢的演员,甘愿被绑架。”广告人小庄则将《阿波罗尼亚》当成解压大法,舞台上限定的欢乐与感动,能让她暂时忘记工作烦恼。
“环境式音乐剧,不同座位有不同视角,能收获不一样的观演体验。另外,两部剧分别有三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若干演员去演,演员之间有很多排列组合,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火花和化学反应,观众会有强烈的‘集卡’意愿。”袁齐说。
2024年8月,《阿波罗尼亚》举办了1000场纪念音乐会,截至年底总计演出1121场,至今保持着平均95%的上座率。《桑塔露琪亚》总计演出814场。一台好戏将这两部剧“打包”到广州,开了分馆,还将上海的成功经验带去杭州,开发了新赛道的新爆款——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
如今,在环人民广场半径一公里内,五十余个演艺新空间散落在亚洲大厦、大世界、第一百货、世贸广场等地。光是亚洲大厦,就有19个小剧场,每天都有好几部音乐剧同时开门迎客,让人眼花缭乱。
在上海,进商场看戏已不是新鲜事。社交媒体上遍布着“不迷路指南”,详细到从哪个地铁口出来、坐哪道电梯上楼,都有热心剧迷总结。这些商场之间的距离也不远,步行几分钟可达,如果一口气想多刷几部戏,还能极限赶场。时尚新潮的“90后”“00后”扎堆于此,因为演艺新空间带来的巨大流量,商圈的餐饮、购物等业态都被盘活,夜间经济被点亮。
演艺新空间的大量存在,还搭建了一个人才培养池,成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幕后的舞监、灯控、音控,到台前的年轻演员,他们在小剧场里摸爬滚打、蓄积力量,未来再去大中型剧场会游刃有余。“现在很多活跃在大中型剧场的演员,都是从小剧场起步的,比如郭嘉轩,在演《阿波罗尼亚》时还是大学生。”袁齐说。
上海为何能成为中国最大的音乐剧票仓?费元洪认为,音乐剧是一个专业密集型行业,而上海就像纽约、伦敦、维也纳、东京、首尔等音乐剧胜地一样,不仅汇聚了大量台前幕后的演艺人才,还有着高密度的剧院群——比如在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范围内,有专业剧场26个、演艺新空间80余个,专业剧场和演艺新空间相辅相成,共同抬起了音乐剧行业的火焰。
2002年,英文原版音乐剧《悲惨世界》在上海大剧院连演21场,场场爆满。这是第一部引进中国大陆的西方经典音乐剧,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十年,《音乐之声》《剧院魅影》《狮子王》等纷至沓来,中国音乐剧市场步入快车道和黄金期,也极大开拓了中国观众视野,培养了大量对音乐剧具有足够认知且形成观演习惯的观众群体。
2025年11月-12月,《悲惨世界》重访上海、仅此一站,连演64场,将为上海再添星光,让更多人在上海看见世界,也让更多世界目光聚焦上海。